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大賽爸爸發現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擾——怎么樣才能讓孩子主動的加入到家長的活動中?增加孩子交流互動的能力?
其實,家長不必苦惱,有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可以讓孩子加入到家長的活動。那就是模仿孩子!
模仿孩子,孩子能感受到被認可,也會感受到樂趣,可以鼓勵孩子加入你。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來模仿孩子呢?
1. 模仿孩子玩玩具
模仿孩子玩玩具,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和興趣,如孩子在吹風車,媽媽可以拿起另外一個風車模仿他的動作玩。孩子有可能會停下來觀察媽媽,也許會吹吹媽媽的風車,這樣就和媽媽發生了一次互動。
如果有兩套一樣的玩具就可以完全來模仿孩子,這樣做孩子會更加意識到你正在模仿他的行為。
2. 模仿孩子的手勢和身體動作
模仿孩子的手勢和身體動作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有意義的,這對孩子是一種鼓勵,增加孩子的信心。
如果身邊沒有玩具,模仿孩子的手勢和身體動作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 模仿孩子發聲
模仿孩子的話能夠幫助孩子發展自發的語言和發聲法,同時還可以提高他的游戲技能。
即使孩子還不會說話,也可以開始模仿他,比如孩子咿咿呀呀,家長也可以模仿他的語氣和聲調進行咿咿呀呀。
對于會說話的孩子,當家長希望與孩子進行游戲互動時,也可以采取這一方式。對孩子語言的模仿,可以加強孩子模仿家長語言的行為。
在家長模仿孩子的行為時,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 家長要坐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
不論是模仿孩子的語言還是行為,亦或表情,家長一定要處在孩子能看得到的地方,最好是坐在孩子的對面。這樣孩子一抬頭就能看到家長,能及時對于家長的行為予以反饋,這樣也方便家長觀察孩子的細微“意愿”,不會錯過溝通的機會。
2. 只模仿孩子適當的行為。
千萬不要模仿孩子不被允許的行為,如孩子吃玩具/扔東西,這些被家長之前確定過的不被允許的行為,孩子在作出時,家長是不能模仿的。
在家庭訓練中,家長一定要控制場景。模仿孩子的行為,以及之前我們提過的要跟隨孩子的興趣,來增加孩子的興趣點,雖然是以孩子為主導,但家長才是控制場景的人。
3. 不通過語言要求孩子改變。
面對孩子錯誤的行為,家長不要試圖通過語言來要求孩子改變他的行為。最好的辦法是向他展示一個更加恰當的行為。
如果孩子表現出的行為是你希望修正的,可以通過模仿孩子的表情和情緒,同時增加希望修正的恰當行為。如,孩子完成了一項挑戰,他非常興奮,通過踢椅子來表達他的興奮,這時候家長可以模仿他的興奮的表情,同時拍手(這是一個修正的行為),也可以增加語言“哇,我做到了。”
最后,我們舉幾個家庭中模仿孩子的有趣情景的例子。
1. 平時。當孩子走過客廳,家長可以模仿他走路的樣子,或者身體動作。家長可以將模仿行為的夸張些,引起孩子的注意。
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平時沒有開展訓練或者只是休息的時候增加與家長的溝通。
2. 洗澡時。孩子喜歡水,在孩子洗澡時,可以模仿孩子在澡盆(或者是龍頭下)的動作,如果他往外潑水,你也可以和他一起潑水。如果他拿起浴盆里的小鴨子,家長也可以拿起浴盆里的小玩具。
3. 吃東西時。在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模仿孩子的速度把食物放進嘴里,也可以模仿孩子咀嚼的樣子,家長還可以描述食物的味道是怎樣的,讓孩子熟悉更多的表達方式。
家長模仿孩子,孩子更容易注意到家長,這樣能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主動參與到家長的互動中,長時間的訓練,慢慢的會鍛煉孩子主動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