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與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引導孩子禮貌待人學到了什么)
在眾人齊吐槽“熊孩子”的時代,“教養”二字越來越常被打擊放到臺面,“這孩子家教真好”應該就是最高級的夸獎了。可是要大家說“教養”到底體現在什么方面,相信也很難有人能說出一二三四,大多數人都是從感覺出發,讓人相處起來很舒服的孩子大多都是教養很好的,從來不會做出不尊重別人、惹人厭惡的行為。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如果大家看過前幾年的大火綜藝《爸爸去哪兒》應該就可以看到有教養的、不同個性的孩子們都是如何與父母、生人、小伙伴相處的。這些孩子之所以有高人氣,就是因為自身的素質高,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其中令人印象很深刻的,應該就是孩子們和爸爸們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生活,親子之間是如何適應環境并且共渡難關的樣子。
雖然孩子們都很小,但是他們客隨主便,主動適應環境、適應當地人的生活是很值得欽佩的。比如黃磊的女兒多多有一次和爸爸住到條件最差的房子,可是她卻和爸爸在房子里找到了樂趣,還收養了一只小狗,不僅讓人看到她的善良,還讓人看到她去別人家做客時對主人家的尊重、到陌生地方時的入鄉隨俗。而沒有教養的孩子,遇到不如意之事就會開始鬧騰,要求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
有教養的孩子在說話時也會顧及別人的想法,雖然很多人愛說“童言無忌”,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是有很多人曾經被孩子所說的話傷害過。其實這并不是說大家很小氣,居然和一個小孩子計較,而是小孩子所說的話往往代表了他們父母的想法,孩子所說出的傷人之言,也是大人們常常提及所以才被孩子記住的。這種喜歡在背后議論他人不是的家長所教育處的孩子,也很難有好的教養。而有教養的孩子至少不會在別人面前說出讓人下不了臺的話。
沒有教養的孩子總會給人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感覺,或許是為了得到眾人的關注,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也表現得侃侃而談,似乎什么都懂,但事實上言之無物,還總是打斷別人說話。而有教養的孩子反而更懂得傾聽,對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更愿意主動去了解而不是不懂裝懂。這種謙虛的孩子會給人一種可靠、好相處的感覺,因此有教養的孩子更受歡迎。
教養并不是像相貌這種先天被決定的東西,它由后天培養,所以有教養的孩子往往擁有不錯的家庭教育,而孩子有沒有教養最終也是被父母的為人所影響的。自身素質比較高的父母、要求比較高的父母、懂得為別人著想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較有教養、有禮貌的。換句話說就是現在大家常常提到的“熊孩子必有熊爹媽”,高素養的人是無法容忍自己的孩子做出影響他人的行為。因此,“教養”不僅是對孩子的評價,更是對父母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