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遵守規則的原因(孩子任性不守規矩家長應該怎么做)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前兩天閨蜜帶著孩子去親戚家做客,沒想到卻發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當天閨蜜很開心地帶著孩子去姑姑家玩,姑姑也十分熱情地準備了飯菜。吃完飯后大人們聊的熱火朝天,閨蜜家的孩子卻覺得有些無聊,于是小家伙便隨處走走看看。
很快閨蜜家的孩子便發現了一櫥窗的手辦,這讓他覺得非常的好奇,于是便趁大人不注意把手辦拿出來把玩。不多一會兒姑姑家的孩子放學回來了,看到自己的手辦被一個熊孩子弄得七零八落的很是氣憤,于是連書包都沒放下轉身就摔門走了。
閨蜜這才意識到自家孩子不守規矩闖禍了。而姑姑也顧不上照顧閨蜜娘倆,趕緊拿著錢包跑出去找兒子。本來挺愉快的周末弄得尷尬極了。

一、面對熊孩子,家長應了解下“熱爐法則”
早前在管理學上,管理學專家們提出了一個熱爐法則。當人們在工作中違反了制定的規章制度后,就像是觸碰到燒得通紅的火爐,一定要讓他受到被燙的懲罰。所以管理學家們也把這種法則稱之為懲罰法則,隨后這一法則被廣泛地應用到教育中。
父母在管教孩子時,僅僅靠講道理是很難將孩子說服的,如果教育不得其法,那么很容易造成孩子不服管教的情況出現。熱爐法則就強調了父母管教種懲罰的重要性,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到遵守游戲規則才能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否則就會遭到“被燙”的懲罰。
二、熱爐法則有哪些原則呢?
此前看過這樣一篇新聞,母子倆在餐館就餐,期間孩子不小心把餐館的湯匙打碎了,于是餐館的工作人員要求孩子向其父母要錢賠償。于是孩子轉身向母親要錢,母親當時覺得應該好好管教孩子一下,于是便多說了幾句,批評孩子不要不懂規矩。
沒想到母親還沒說完,孩子便用手死死地掐住母親的脖子,不讓母親說話。在場的人都被孩子的舉動驚呆了,在大家用力把孩子分開后,母親卻揉著脖子說,“是我的話說重了,不要批評孩子?!?/p>
1.警告性原則
被燒的通紅的火爐本身就有一定的警告性,它向人們展示了被燙的危險。只要人們靠近,就會感受到一種巨大的熱量迎面而來,所以正常人是不會想要去觸碰的,所以熱爐法則強調的是規矩中的警告性,進而對孩子的言行有所提醒。
2.驗證性原則
當孩子不聽話的去觸碰了火爐時,那么顯然他會被燙傷。那么燙傷也就驗證了,火爐確實是危險的,熱爐法則中的驗證性讓孩子更加能夠明白,清晰地感受到觸犯規則所帶來的后果。
3.及時性原則
當人們觸碰火爐時,被燙是很及時的一種反應。所以熱爐法則講究的是管教的及時性。當孩子犯錯后,父母一定要及時地對其進行懲罰,進而加深其犯錯的印象,等過了當時的情景在進行管教時,很有可能就會遭到孩子的選擇性忽視。
4.公平性原則
任何人觸碰火爐都會被燙傷,不管孩子還是父母,所以熱爐法則講究的是一視同仁的公平性,不管處于什么樣的角色之中,只要觸犯了規矩,破壞了規則,就要受到相應的相應的懲罰。
顯然,父母教育時有了熱爐法則的幫忙,孩子更加能夠體會到犯錯后的成本和代價,繼而會更容易改變犯錯的行為習慣。
三、父母應該怎么給孩子制定規矩?
某小區有業主向物業投訴電梯間里有人小便。隨即物業調取了監控,發現是一名小男孩所為,考慮到未成年人的保護問題,物業并沒有大肆聲張。
此后不久,一名聲稱是男孩母親的人在業主群里向大家道歉,并且表示在電梯里小便的人確實是自家的熊孩子。如今孩子已經意識到錯誤了,主動承擔起打掃電梯一個月的任務,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原諒。業主們對這位寶媽的做法非常贊許,同時也原諒了這個小男孩。
1.規矩的立意要明確
父母在制定規矩時,一定要有明確的原則和底線不要模棱兩可,這樣孩子在行動的時候更加有參考的價值,而不會因為規矩的模糊而有所試探。簡單明了的規矩更加容易被孩子所理解。
2.規矩制定后就嚴格執行
蒙臺梭利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中要少立規矩,但是只要立了規矩就一定要嚴格地去執行。
所以父母既然想要管教孩子,也為孩子設定了規矩,那么就不要親手去推翻他。
3.父母要在規矩面前以身作則
父母不要覺得自己比孩子在規矩面前更具有話語權和特權,在規矩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父母以身作則才能為孩子做好行為示范。警惕教育中的雙標,言行統一才能夠讓孩子更懂規矩。
父母給孩子立規矩時,也要注意對孩子破壞規矩后所做出的懲罰。父母有必要說到做到,讓孩子意識到犯錯就要為此而承擔起責任。大家對于父母教育中的熱爐法則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本文由小兔媽媽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