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總是引發我的負面情緒,我會生氣,但是在下班后就會懊惱,下班回家躺在沙發上,不知道做了多少回。這樣不聽孩子的話,導致惡性循環。
首先,孩子不聽自己的話,經常打斷我們的講話,我們也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總是先入為主的認為孩子沒有按我們的話去做,去做,沒有禮貌,不守紀律,但是我們卻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
這樣不對,應該要學會尊重孩子,去傾聽孩子的意見,比如說我的話,我的情緒,我的經驗等等,相信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的去體會孩子的情緒,然后才能去傾聽,去理解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二、孩子不聽話是不是我們不給孩子立規矩了?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立規矩是為了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而不是為了發泄情緒,一味的去打罵孩子。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去打罵孩子,要給孩子立規矩,給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規矩之下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否則孩子不懂規矩,長大了也很難有出息。
給孩子立規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規矩
沒有規矩的孩子,就猶如沒有韁繩的野馬,亂跑亂闖亂撞,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是生活當中常見的現象。
很多家長都有過給孩子立規矩的經歷,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非常生氣,會用懲罰的方式來懲罰孩子。
但是懲罰孩子的方式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最好是用發展心理學家阿德勒心理學的“立規矩”的方法,給孩子立規矩。
發展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跟蹤調查發現,三組孩子中,第一組孩子性格更加孤僻,不愿與人交流;第二組則性格比較外向活潑,喜歡表現自己,敢于表現自己。
而且大多數孩子性格更加外向,敢于表現自己,敢于冒險,勇于承擔責任,能夠非常迅速的融入集體。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孩子表現出來的乖巧,不愿意去學校,原因就是害怕與人相處,害怕與人相處的時候會出現意外,為了不被別人嘲笑,孩子被迫的選擇了緘默。
所以家長在與孩子交往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不要強迫孩子與你溝通,這樣孩子是不愿意與你溝通的。
而且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切勿隨意打斷孩子的講話,只有家長做到尊重孩子,才能夠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2、多花時間陪孩子
孩子都是喜歡模仿父母,因此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的時候,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有些話孩子是不能聽的,所以家長不妨不說,耐心的陪著孩子說話。
不要總是一味的去責罵孩子,還有一些話孩子不愿意聽,可能就只是因為父母的一句話,就引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方法,不能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樣的話不僅不會起到作用,反而還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叛逆,建議家長要學會傾聽,多和孩子說說自己的心里話,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家長,多交流都是一種教育的方法。
和孩子有效溝通要掌握溝通的方法,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溝通的技巧,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教育的目的,避免出現教育出任何一方傷害,從而導致親子關系變的更加緊張,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也應該注意溝通的技巧。
在孩子青春期這個階段,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總是采用命令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性格更加的不聽話,所以說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溝通的技巧,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大聲,要注意語氣和措辭,
可以試試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畢竟在教育的時候不要過于嚴厲,這樣反而會更加的讓孩子沒有接受,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