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用心溝通(多溝通多交流和孩子成為朋友)
家長朋友們,有沒有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愛和家長溝通了,似乎一夜之間心中有了秘密,以前和父母無話不說的孩子,現在突然和父母說的少了,甚至于在家中的問話中,孩子也變得不耐煩了,想讓孩子回答你的問話,是一件特別的費勁的事兒了,甚至于,孩子回答父母的問話時,都惜字如金了,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面蹦:“嗯”,“好”,“對”,“哦”,成了孩子嘴里經常出現的字,如果有兩個字,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好吧”,“隨便”,好了,運氣更好的父母,得到孩子嘴里的話就是:“爸,媽,你們看著辦,我沒意見”……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家長朋友們,您是否遇到過上述情況呢?
我想,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在這種時候,您是怎么想的呢?我想,大多數家長都會覺得,唉,沒辦法,現在的孩子大了,就這樣的性格,對父母就是應付。問他啥都是隨便,跟孩子說什么都無法得到肯定的回復,怎么辦呢?
是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確會有這樣的時期,您知道原因嗎?這一時期的孩子,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想法無法被父母洞察到或者了解到而對父母失去了信心,相當于對父母關上了心門。因為在孩子看來,父母最擔心的不過就是自己的學習,學習成績,課外輔導班的進展情況,至于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父母不會真正的關心。因為平時和父母的相處中,就可以感受到,當父母征求孩子意見的時候,孩子如果說出:這個我不想學,我想學別的(而這個別的正好不屬于學習范疇內的項目)時,父母就會苦口婆心或者嚴詞拒絕,寶貝,這個學了沒啥用,升學考試又不考,咱們學點實用的,能對升學考試有幫助的吧。啊,就這么定了。
家長朋友,您有沒有想過,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嗎?長期下來,孩子就不會再給您敞開心扉了,因為他知道,他想學的,父母是不會同意的。舉個例子:家長在給孩子報名某學科類培訓班時,會問到孩子,孩子說我想學滑板,家長會說,考試又不會考滑板,咱先學這個學科類的吧。我這里只是舉其中的一個例子而已,大家可以參照審視。
再比如:周末帶孩子出去玩兒,也許去了圖書館,孩子在圖書館里看書呆的時間長了,天色已晚。孩子會問家長,爸爸,我今晚想在外面吃飯,不回家吃飯了。家長回答:咱們出來的時候就說好了,回家吃飯,媽媽在家做飯呢,咱們還是回家吃飯吧。等等,如此多的一些瑣碎的事例,不勝枚舉。孩子盡管心有不甘,但還是會跟著家長回家吃飯。等等,如此多的一些瑣碎的事例,不勝枚舉。
殊不知,心結,就是如此慢慢形成的。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不會反抗,因為他知道,反抗沒用,父母不會聽他的意見,而這樣的種子就會在孩子的心中慢慢扎根下來,等到孩子長大,有了反抗意識的時候,特別是到了青春期,就會爆發出反抗的情緒,與父母產生正面的沖突。
所以說,究其根源,是因為父母沒有和孩子真正的交“心”。就如同人在社會交朋友一樣,交“心”的朋友,才是人生的知己啊。
您和您的孩子交“心”了嗎?這是一個需要家長朋友思考的問題,您是否真正地了解了孩子的內心真實想法,是否能認真對待孩子的意見和建議?
和孩子交“心”,其實很簡單,參照我前面幾個章節所寫的技巧,哪怕您就掌握了其中的一個技巧,運用熟練了,你就會發現,孩子是很好相處的。在這里,首先要聲明一點:作為家長,您首先考慮的就是孩子是您的朋友,好朋友,閨蜜,其次才是您的孩子。好了,按照這個邏輯,您就會明白,孩子不是您的個人私屬物,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具有獨立思想的人。您就要仔細聆聽他的建議,了解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感覺在您這樣的好朋友面前是可以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如此,您和孩子的親子關系就會健康發展,也能夠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產生巨大的家庭凝聚力,孩子的成長平臺就會非常幸福。
從“心”開始,構建幸福的親子關系,需要家長付出極大的耐心,寫了這幾章了,可能大家會覺得,怎么都是要求我們家長怎么做呢?對孩子的要求很少很少啊。咋回事兒啊?是啊,我寫的就是如何讓您做稱職的父母的啊。因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您作為孩子的家長,您自己首先就要學會如何做家長,才可以把您的行為習慣和心智模式培育給您的孩子啊。
與孩子交“心”,考驗的還是父母的智慧啊。家長朋友們,您明白了嗎?與孩子交“心”,也是一個需要家長長期堅持的,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不要半途而廢。好了,寫得已經夠多了。我寫的這些都是我自己這些年來的一些方法,目前看來,對我的孩子是有效果的。但是明年后年還會不會繼續有效,我不敢肯定。借用頭條這個平臺,與各位家長朋友分享,也希望大家參與討論,提出寶貴的不同意見。
好了,朋友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