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雞娃”“內卷”成為了教育焦慮的代名詞,一度也讓不少學生、家長苦不堪言。而近日實施的“雙減”政策,不僅是對我國教育格局的重大調整,更是教育觀念的大變革。政策落地后,不少家長開始擔心,孩子能學足、學好嗎?
針對家長們的擔憂,8月27日,全國模范教師、高級教師、湖南師大附中原副校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蔡任湘老師來到廣汽三菱“伴你成長”公益課堂,通過M-SPACE APP和紅網時刻新聞APP直播,與廣大家長和同學們分享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自覺性。
蔡老師認為,以前家長們帶著孩子穿梭于學校和各類培訓機構,學生家長都累,如今“雙減”政策實施,家長們應該開始改變觀念,科學、正確的成為孩子學習的監督者和指導者。不僅要督促孩子在學校里學習知識,更要引導孩子從習慣、能力、素養、品質和方法這些方面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
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注意這兩點
蔡老師表示,“雙減”政策實施后,家長所起到的作用開始變得至關重要,要讓孩子能在學業上有所提升,家長們首先應該注重孩子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聰明和勤奮固然重要,但正確的方法和優秀的習慣往往能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
而第二點,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孩子避免和其他同學比較。蔡老師從他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分析,當孩子和他人比較時,帶來的往往是壓力,只有不斷和自己比較,找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并且去解決,才能不斷打破孩子的學習停滯狀態,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
優化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 從兩個方面努力
直播過程中,蔡老師結合自身經驗,就如何優化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為觀眾們進行了深入講解。他認為,要優化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習慣,要把培養孩子的速度和專注度放在首位。
“雙減”政策實施后,孩子的補課少了,這時課堂學習的過程和課后自習、作業的過程就變得非常關鍵了。
蔡老師認為,孩子在上課過程中沒有必要跟著老師的講解一味記筆記,而是應該集中精力跟著老師的思路主動去思考。比方說在老師給出例題的時候就主動拿出草稿紙進行計算,而在老師講解例題時,就能對照發現自己是否已經掌握這個知識點,這對孩子來說就是很好的限時速度和專注度訓練。而在課后,當孩子們把課堂上這種快速和專注應用到自學和作業中,會發現作業的速度和正確率都會上升,長此以往,孩子的學習系統就建立了正向循環。
蔡老師還提醒,家長們可以督促孩子在作業過程中進行限時訓練,記下每一科作業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通過一兩個月的訓練,往往能提升孩子在做作業時的速度和專注度,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能力,將變成孩子未來“極限速度下的考試能力”。
第二個努力方向,就是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蔡老師認為,不論孩子成績如何、處于哪個年齡段,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自主學習,而這個習慣越早培養越好,家長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應該起到示范作用,做到少看電視、玩手機,多看書學習。同時指導孩子做好讀書筆記,引導孩子在作業過程中去接觸沒有見過的題型,消滅作業、考試過程中的亂涂亂畫習慣。孩子在作業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點,可以先行跳過,待整體知識體系建立起來后,再回過頭進行查漏補缺,從而提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