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作為我國獨有的民族樂器,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笛子愛好者的行列,但在學習笛子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剛開始學習時候,總會因為找不到練習的方向和方法,而感到吃力。具體表現為,雖然在學習上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收效卻達不到預期的要求。這是廣大處于初級階段的笛子愛好者最苦惱的事情,而且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在學習之初,對整個笛子的學習過程缺乏系統認知。搞不清楚學會笛子演奏究竟需要掌握哪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就會導致學習目的和路線不清晰,不知道究竟要學什么內容,以及怎樣的順序來按部就班地練習。
第二,在面對需要解決的具體技術時,缺乏科學的訓練思維。當遇到一個演奏技術的時候,不是通過其技術現象來分析原理,再根據原理創造條件來還原現象,而是糾結于不同演奏者對該技術的主觀感覺描述。像這種忽略對技術客觀本質的解釋,而基于其主觀感覺描述上的學習思維是無法從邏輯上明白所要學習技術的來龍去脈的。反而會在認識上給初學者造成困擾。
例如,在學習雙吐這個技術的過程中,大多數愛好者都在糾結如何通過“吐”“庫”二字的發音這一主觀認識,來實現雙吐,而很少有人從該技術的原理出發,研究其產生所必須的口腔器官聯動機制,思考舌頭與口腔的正確結合位置,等一系列客觀問題來學習這一技術。像這種建立在主觀認識上的學習,是無法做到高效快捷的。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將站在科學的角度,通過梳理整個竹笛演奏學習的內容,讓廣大笛友明白竹笛演奏究竟應該怎樣系統化地學習。
要搞清楚怎樣系統地學習竹笛演奏,我們首先要明確我們最終的學習目的是什么?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拿起竹笛開始學習?是否是被某位演奏家的精彩演奏深深地打動了,而產生了也想具備其演奏能力的沖動呢?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即達到我們期待的演奏水平。
那演奏水平的高低又取決于什么呢?取決于各種相關演奏技術的綜合運用。我們所聽到的一切音樂作品,都是相關技術有機結合后的產物,而器樂演奏的理想狀態,必定是無論從各個方面獨立的演奏技術,還是整體技術的綜合運用上都沒有瑕疵的狀態。這種狀態從理論上講是無法達到的,但這卻成了每一位演奏家窮極一生所追求的目標,因為越接近理想狀態的演奏者,帶給觀眾的藝術享受也就越極致。這種追求促使從業者們不斷通過訓練來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
綜上所述,提高演奏水平必須兼顧兩個方面,一是提高單個技術的熟練程度,二是提高各項技術綜合運用的能力。這就好比汽車制造,如何提升汽車的機械性能呢?首先要提升零部件的制造工藝,第二,要提升汽車組裝的裝配工藝。所以學習笛子跟汽車制造是一個道理,首先要學會各個獨立技術,再掌握這些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
那從什么技術開始入手呢?先學什么再學什么,總共要學些什么呢?接下來我們按照各種技術的邏輯關系幫大家梳理一下,整個笛子演奏的學習過程。
首先要明白,要達到我們期待的演奏水平,必須能夠輕松自如地吹響笛子,這是一切能
力的基礎。注意,僅僅是吹響是不夠的,還要非常輕松,非常自如地把笛子吹響,就如同我們平時講話聊天,張嘴就來。要達到這個狀態,就要掌握笛子演奏最基本的技能與知識。它包括,笛子的相關原理與構造,呼吸技術,演奏姿勢,握笛方法,口風控制技術,基本指法,發音技術(單吐),音的保持技術(長音),以及笛膜的粘貼調試方法,掌握了以上內容,就可以輕松的把笛子吹響,但僅僅吹響還遠遠不夠,想要演奏作品,必須看懂簡譜,并按照簡譜的標注進行演奏,這就需要我們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要搞清音的 三要素,簡譜記錄旋律的規則,節拍的劃分與計算,以及怎樣使用節拍器。這些內容除了要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通過系列的練習曲,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掌握了這些內容才算能力入門。那么接下來就要解決如何把笛子吹得 更好聽這個問題了。
首先,任何樂器之所以能打動聽眾,皆是因為其獨特的音色。想讓演奏更好聽,首先要提高的就是音色控制的技術,這是一切演奏技術的核心內容,因為該技術直接決定音響材料的優劣。這就跟要造好機器,先得有好剛是一個道理。要掌握音色的控制技術,要從笛子的發音原理出發,搞清笛膜,風門,氣流角度,氣流強度與音色之間的邏輯關系,在根據自身能力的欠缺,做有針對性的控制力訓練。
解決了音色問題,可以保證使用基礎指法的作品的演奏質量,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發現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基本指法其實是無法滿足所有作品的演奏的,如果要演奏其他風格的作品,就必須學會笛子的指法變調技術,該技術是所有器樂演奏的基本技術。要徹底掌握這個技術,就要通過對十二平均律的學習,搞清音名與唱名之間的邏輯關系,也就搞清了調式與調性的關系。在根據笛子音孔的音程排列規律,掌握從筒音做1至筒音做b7的七種變調指法。即便是沒有完全掌握所有指法,絕大多數的曲子都可以演奏了。
這時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雖然此時已經能熟練的演奏我們熟悉的歌曲,但無法很好的跟隨伴奏,不能把自己的演奏純音樂伴奏結合起來變成一個成型的作品,這時,我們需要對卡節奏,聽伴奏的技術做系統學習了。
在這個階段,要搞清伴奏的本質是“多聲部音樂,按照一定的節奏有序發音的產物”這個道理。只要能分辨出伴奏中的節奏音,并按照該節奏演奏就能跟上伴奏。因此,在這個階段,首先要從基本節奏開始進行練習,提高自身把握節奏的能力。再通過作品實踐,提高“聽音樂,找鼓點”的能力,從而做到跟著伴奏吹笛子,不跑調,不走板,這樣就可以對作品進行完整呈現了。
水平至此已有小成,如果想再進一步,就必須通過裝飾音來豐富作品的內涵。因此,要通過對裝飾音的系統學習,搞清楚笛子各種常用裝飾音的吹法與功能,從而掌握基礎的裝飾音運用邏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先對所有的笛子裝飾音進行分類,找出哪些是單純靠手指產生的,哪些是靠舌頭產生的,哪些是靠舌頭手指共同完成的,甚至是通過氣息實現的。這樣一來,可以把技術相似的裝飾音合并學習,并且更容易找到其具體應用的規律。
接下來,要實現裝飾音的熟練運用,此時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會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那就是手指靈活度的問題。因為裝飾音直接增加了手指的抬落密度,此時會明顯感覺手指的靈活性不能滿足演奏需求。此時要對手指的靈活性做專項訓練。先從手指的 運動機制入手,分析手指抬落地解剖學原理,找到決定手指靈活的相關肌群,并通過針對性的訓練進行刻意練習。增加手指抬落的速度,和落點的準確定,從而提高手指的素質。在這個基礎上,通過相關裝飾音的練習曲,強化裝飾音的應用能力。完成這個階段的訓練,就具備了演奏笛子專業獨奏曲抒情(無雙吐)段落的基本素質,此時如果要完善炫技能力,則必須對快速吐音技術做專項訓練。
快速吐音,是笛子炫技的重要內容,其中包括了單吐,雙吐,復合吐,三吐等內容。該技術是舌頭與氣息和手指有機配合的結果。要掌握該技術,必須明確吐音的發音原理,并根據該原理找到舌頭與口腔結合的正確位置,以及氣息的支撐方式,最為關鍵的是手指、舌頭、
氣息三者的正時配合技術。訓練過程為先單后雙,先慢后快,并按照先單音連吐,后雙音連吐,最后四音的過程進行練習。該過程最為枯燥和辛苦,但卻是掌握炫技技術的必經之路,所以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才可以通過練習讓水平有實質性的提高,否則刻苦的重復錯誤,只會徒增疲勞,結果差強人意。
以上內容,即為笛子學習的基本內容。當具備了上述素質后,就可以對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反向學習了,即通過作品錄音,拆解其內部的技術,在通過分段練習從而還原作品內容,也就完成了作品學習。
看完上述內容,相信大家已經對整個笛子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思維方式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那么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按照學習路線按部就班的開始練習。
在這里筆者還要提醒各位笛友,器樂演奏并非體力勞動,而是腦力勞動。演奏技術的嫻熟與否,是由大腦的反應速度的快慢決定的。因此,練習的目的就是為了縮短大腦的反應速度。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高水平演奏者的身體外觀與人無二,但卻能嫻熟演奏這一問題。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要貪多求快,要以能按標準要求準確演奏為目標,并在技術準確的基礎上逐漸提高速度。這一觀點,是目前專業器樂教學領域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