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和教師家庭的孩子(公務員教師家庭條件算好么)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我們這所小學在本市算中等偏上,學區劃片也很耐人尋味:
一個十多年房齡的市直公務員小區(學生人數占40%左右)、兩個普通的商品房小區(40%)、2棟安置房(10%),此外還有我們自己的教師子弟(10%)。
我的同事們經過討論后普遍公認:
班上生源質量最好的,是公務員小區和教師子弟,其次是商品房小區,最末是安置房小區。
班上成績最優秀、德智體最全面發展、知識面最廣的,父母基本都從事的是公務員和教師行業。
(這里就事論事而已,不戴有色眼鏡。畢竟這份工資,嗯其實我還挺自卑的)
究其原因,我總結出以下3點。
再次重申,沒有優越感。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輕拍。
01
公務員和教師的職業特性,
決定他們已經被篩選過一道
我班上的孩子,大多是2011年左右出生的,他們的父母大約都是85后。
推算下來,這批85后正式找工作時,體制內的人事制度已經比較規范了,基本實現了“逢進必考”。
也就是說,當年他們屬于同齡人中綜合素質比較高的,才通過正當競爭的勝利來獲得這份工作的,其中不乏名校的學霸出沒。
這樣的父母自身素質擺在那里,使得他們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
不光在成績上,在三觀上、待人接物的禮貌上,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起點就要高一截。
同時,體制內比較溫馴的風格決定了他們也會更聽老師的話,一起打好配合仗。
打個比方,我布置的作業是“請家長幫助孩子預習10個生詞,明天我們要考試”,公務員和教師父母們大多會配合我將孩子反復教會為止。
孩子在家練過一遍,第二天考下來,成績自然比較理想。
我不得不承認,這一群體重視教育的成份里,有不少是出于虛榮心,孩子要是成績好、進名校,父母在單位臉上也有光。
但在教育問題上,有虛榮心不是壞事,至少也是驅動力吧。
而其它類型的父母(尤其點名安置房),嘴上說著“老師我們家沒什么文化,孩子您一定要嚴格管教,我們全力配合”。
他們遇到這種真的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時,根本不會身體力行。要么懶,要么自己都不會。
一邊拿手機刷著短視頻,一邊對孩子說“你自己學習去吧”,任憑幼小的孩子獨自坐在書桌前缺乏監督,肆意發呆摳橡皮,假勤奮一番下來,成績慘不忍睹。
低年級段的孩子處在起跑線的開始,考的全是家長有沒有用心。
有家長VS沒有家長參與的學習,時間一長,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02
上班時間相對固定,
有時間管孩子
體制內的工作,除了少數需要經常加班和出差的崗位,大多數都朝九晚五,上下班時間固定。
尤其是晚上和周末,父母可以將工作暫時放在一邊,親力親為陪伴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實在太重要了。
別小瞧了這一點,除了體制內工作,很多私企、小老板、自己做生意的,為了生計都很難做到。
我班上有個孩子,上了三年級后作業寫得亂七八糟,成績也一落千丈,一問,晚上孩子一個人在家,根本沒人管。
我找他父母聊了下,才知道這孩子的父母以前是做手機貼膜的,掙不了幾個錢。
最近為了掙更多錢,他們在小區門口找了個門面開了家水果店,這本身是好事。
而且生意不錯,每天晚上業主們都下班回家正是最忙的時候,父母倆人都在店里忙得團團轉。
可是孩子睡前學習的時間,剛好跟做生意的黃金周期重疊,陪得了孩子就沒法好好賺錢,作為父母要怎么選?
孩子貪玩是天性,小學低年級階段根本不可能有學習提高的自覺性,如果沒有大人在一旁引導監督,很有可能就廢了。
就像一顆小樹,如果一開始就長歪了,等它長高長粗再想來矯正身姿,幾乎不可能了。
與上述那個孩子家產生強烈對比的是,班上有其他孩子的父母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其中一方工作特別忙,前(錢)途也很光明,另一方在體制內上班,為了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主動放棄了仕途,故意邊緣化,以求多點個人時間陪伴孩子。
做出這種選擇自然不是任性而為,全賴于鐵飯碗賦予的底氣——無非就是不提拔、看不到進步,至少飯碗是在的,收入不會丟。
做生意就不一樣了,不開張等于關門,關門等于餓肚子。
其實我特別理解這一類家長,并不是他們不重視教育,而是生計所迫,沒有更好的選擇。
特別是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生活下去才是唯一目的,至于孩子的教育,也只能選擇性忽略了。
03
家庭相對平穩,
孩子不太會受到情緒的負面影響
除了重視教育、親力親為,公務員和教師家庭還有一大優勢。
體制內穩健的風格、相對封閉的人脈圈子決定,大多數人會生活得比較循規蹈矩,不太容易出現一些狗血的大逆轉事件。
我舉班上孩子的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例一,夫妻雙方鬧離婚,爭奪撫養權,爸爸上課時間硬想闖進學校來帶走孩子,在保安室里大吵大鬧,影響校園秩序。
孩子跑出來看到后受到驚嚇,又被其他同學議論嘲笑,他開始自卑,沉默寡言。
例二,父親出軌,母親捉奸在床后精神崩潰,家里鬧得雞飛狗跳,本來成績優異的女兒成績一落千丈。
例三,父母離婚后,雙方均拒絕撫養孩子并支付撫養費,孩子只能寄養在奶奶家,從樂觀開朗變得自卑多疑。
上述三個例子,都不是發生在體制內工作的家長身上,而是以做小生意的和無業游民、原住民為主。
不要小瞧了家庭變故對孩子的影響,幼小的心靈是脆弱而敏感的。父母鬧矛盾的風浪,對成年人來說尚可接受,對孩子來說卻是毀滅性打擊。
不但影響學習狀態,更會影響三觀和性格的塑造,說是會一夜之間摧毀一個孩子也不為過。
所以我們當老師的,會在開家長會時一再給家長強調: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盡量不要鬧別扭、不要將矛盾和怨氣展現給孩子看,負面影響太大了。
這一點我本身作為教師比較有發言權。
我幾十年都在這學校上班,萬一家里的糗事鬧大了,臉還要不要了?我可不想成為別人的談資。
我周圍的同事,即便夫妻感情破裂,走到離婚這一步,臉面也還是要的,會盡可能在和平和諧的背景下速戰速決,極少將孩子拖入情感的旋渦中。
反之,要是沒有穩定工作作為靠山,思路就變了,大不了魚死網破,爭取利益最大化,管它多難看呢。
最后,身為一位熱愛教育事業、真心愛孩子的人民教師,友情提醒一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公立學校只能提供保底的基礎教育。
不要指望把你的孩子丟在老師手上就能盤條靚順、三觀超正。
不論你從事的是什么職業,想要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孩子,必須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親力親為地陪伴、監督、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