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成績不好家長應該怎么辦呢(孩子成績不好應該怎么教育)
孩子的學習一直以來都是父母非常注重的事情,為了讓孩子的成績能夠提高,父母可以說是操碎了心,他們把幾乎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能夠學業有成,出人頭地。但有時因為父母操之過急,往往會用錯方法,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讓孩子越來越不愿意學習。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 關于數學
剛進入小學的暉暉,似乎還沒有從幼兒園的生活轉變過來,整天只是想著玩,寫作業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不是這道題少了小數點,就是那道題忘記了進位,其實暉暉很聰明,之所以錯誤頻出完全是源于他的粗心。
媽媽為了幫助他改變這種壞習慣,要求他每次做題時都要在草稿紙上演算一遍,做完之后也要認真檢查一遍,對于經常出現錯誤的題目,要有意識的強化訓練,這樣才能加深印象,以免以后再次出錯。
然而在這樣反復不斷的訓練中,暉暉對數學越來越沒興趣,產生了極強的排斥感,一段時間下來,他的成績不僅沒有提升,反而還下降了不少。
《媽媽教的數學》這本書中就說過:
孩子的本性越淳樸,就越不喜歡重復性的動作。
重復能讓這個動作更加嫻熟,但對急于認識新世界、新事物的孩子來說,就不太適用。
孩子容易粗心的原因:
1、知識點掌握的不夠熟練
在數學的學習中,很多計算公式和口訣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基礎。但很多孩子只是能夠死記硬背,卻無法熟練運用,所以才會導致他們做題或者考試時,有的時候會,有的時候又不會。
只有熟練掌握知識點,才能夠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從而盡量少的出現粗心的情況。
2、認為計算本身很枯燥
數學本身就是比較枯燥的一門學科,特別是計算,更是乏味無趣,和幾何、函數這些相比,對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小的。在計算中,孩子們的思維會被局限,他們只需按照固定的模式去機械化的解題即可。
面對索然無味的東西,大人都難以專注,更別提孩子們了,所以粗心的情況便會時有發生。
3、計算流程不夠規范
對于簡單的數學計算題,孩子們往往能夠比較快的得出答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經常忘了標進位,或者是忘記小數點。由于沒有規范的做題流程,自然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
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這一點非常重要,是孩子學好數學的基礎條件之一。
小學是孩子們在打地基的階段,這時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數學思維。但是很多父母卻因為無法看到孩子快速明顯的進步,而否定了這樣的教學方式,自作主張的采取填鴨式教育,一步步摧毀孩子的數學思維。
哪些行為可能會摧毀數學思維呢?
1、過于追求難題,甚至強制孩子學習奧數
每個孩子在學習的天賦上都是有所差別的,這一點雖然有的家長不愿意承認,但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便勤奮也許真的能夠彌補一些笨拙,可并不意味著能夠現在同一起跑線上。
對于天資一般,或者開竅較晚的孩子來說,如果強制性的讓他們接觸太難的題目,不僅會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快樂感,還會摧毀他們的自信心,成績無法提高還有了心理問題,這自然得不償失。
中國奧數隊總教練熊斌就曾斷言,只有5%的孩子適合學奧數。逼著不適合的孩子學奧數,不但不能提升數學思維,還會助長厭學情緒,徹底讓孩子跟數學絕緣。
與其追求難題,不如把基礎打牢,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2、刷題、背題,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機械化
很多孩子能夠做出一道題,準確的說能夠寫出一道題的正確答案,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理解了題目的意義,找到了解題的思路和方法,而只是因為他們曾經刷到過這樣的題目,所以才能幸運的得分。
但是過于追求技巧,反而會局限孩子的大腦思維,他們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觸類旁通,即便是遇到稍微有些差別的類似題目,也會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是好。
如果長時間的保持這種機械化的狀態,孩子的大腦活動區域就會一直受到抑制,從而使孩子不會思維,變成人們口中的書呆子。
刷題十遍不如讓孩子自己講一遍題,讓孩子自己找到解題的多條路徑,這樣才能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粗心,不愛學習的問題?
1、化抽象為具體,讓流程更清晰
通過一些符號、方框的運用,使孩子對于題目有更直觀具體的了解,這樣便能夠有效的避免他們出現粗心情況。
比如孩子在做乘法進位時,可以通過手指進行提醒;在做乘法分配率時,可以用圓圈或者箭頭來標識,這樣就不會遺忘,從而增加題目正確率。
2、不拘泥于教材,提高孩子的探索欲
教材上的知識是固定不變的,都是以數字和文字的方式展現出來,自然會有些枯燥。父母不妨和孩子通過搶答或者是游戲等方式,提高孩子對知識學習的興趣。
又或者引導孩子自己觀察公式等死東西,讓他們從中找到規律或者不同,培養他們自己探索的能力,增加他們的探索欲。
3、換一種學習方法,提升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有時一道數學題的解題思路有很多種,如果其中的一種孩子難以理解或者沒有興趣,那么不妨嘗試換一個思路,試著讓孩子更加容易的去接受。
當孩子用同樣的方法計算出越來越有難度的題目時,自然會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從而愿意主動的去學習。
4、把計算變成有趣的事,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計算本身是枯燥的,但是計算的形式卻是多樣的,父母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比如小卡片、撲克牌,讓計算容于生活中。在邊玩邊學的過程中,孩子自然會知道原來計算也可以這么有趣。
偶爾變換不同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興趣,這會讓孩子更愿意主動的去學習,充分動腦、動手,在自我探索欲進步。
- 關于語文
如果說數學經過短時間的強化訓練能夠讓孩子的成績有所進步,那么語文就顯得比較困難了,因為語文的素養是不斷累積的,很難做到一蹴而就。
如果孩子的語文學習存在困難,那么一場長期的攻堅戰是必不可少的。
從能做的入手,以培養習慣為主
首先得重視教材學習
課本的學習是孩子們首先應該做的事情,孩子必須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諒解教材的內容,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因為在教材中,我們能夠學到所有語文學習的方法,從閱讀到寫作,當然還有基礎知識,在教材中都是貫穿始末的,只要通讀了教材,孩子的語文成績便不會太差。
如何學習課本呢?
- 培養孩子的預習習慣
1、熟讀課文:讓孩子大聲流利的讀完全文,培養孩子的語感;
2、學做標記:畫出文中的關鍵詞句,主要的修辭手法,段落的中心思想等;
3、解決字詞問題:了解和掌握文中以及文后所有字詞的含義,這樣才能對課文全面理解;
4、了解背景:每篇文章都會有創作背景,會有著時代的烙印,了解這些有助于更好的學習語文。
- 重視多讀書
讀書對于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能夠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增加孩子的詞匯量,當然對語文的學習也是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而言,在書籍的選擇上可以偏向于親子讀物,通過父母的描述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樂趣,當然父母也可以把書中的意思引申,讓孩子有著更多的收獲。
對于年紀比較大一些,有了一定閱讀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可以帶他們去圖書館看書,或者可以推薦一些書籍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需要購買,切記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讓他們有壓力。
不要只是關注孩子看沒看書,看了多少書,而是要關心孩子看沒看懂,有什么收獲。
- 重視和老師的溝通
孩子學習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在學習方面對孩子最了解的莫過于老師。很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在家里會有明顯的不同,所以全面的了解孩子學習狀況,家長必然少不了和老師溝通。
家長要和老師有效合作,才能能加有效的督促孩子的學習,與其找其他同學家長打聽,或者問自己孩子,還不如直截了當的向孩子老師了解,這樣才能得到最真實的反饋。
- 重視多練筆,積累素材
孩子應該養成寫作的習慣,可以是日記,也可以是周記,當然比這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積累,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不是寫不好作文,而是沒有話可說。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比如小區調皮的孩子,辛苦的父母,馬路上大汗淋漓的清潔工人員,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只要孩子平時注意觀察,自然不用擔心寫作文無話可說。
背書時前面看完翻頁就忘怎么辦?
1、輸出是最好的學習
主動上臺講課,編寫小教材,和老師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寫在紙上,如果有卡頓再針對性解決;認真的對待每一次作業,考試,及時總結自己的不足;關閉書本,用默寫的方式進行知識化梳理。
2、有意義的東西更容易記住
我們的大腦有自我保護清理功能,如果是不重要沒意義的事物,大腦會自動對其清除,而對于有意義的事物,則會儲藏更多的時間。
所以讓把學習賦予意義,告訴自己學習很重要,那么自然容易記住知識點。
3、關聯
生活中很多人和事都是有關聯的,學習中也是如此,學會觸類旁通,對成績的提高自然有很大的幫助。
學會舊知識以及新知識的關聯,人的大腦是靠細胞之間的聯系記住東西的,如果是一個獨立的知識點,那么自然很容易被遺忘。但是所有知識點在一起報團,就會有著穩固的力量,深深扎在人們大腦中。
根據自身條件提前布局
語文是可以超前教育的,當然這并不代表大量填鴨,而是有計劃的預習。
如果父母能力足夠,那么可以選擇自己教育孩子,培養孩子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能力;或者是把孩子送去專業培訓機構學習,這樣會更系統更全面。
學會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給予孩子最大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