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教育要身體力行地做給孩子看美篇(家長的身體力行是孩子最好的)
昨天沒有寫,是因為昨天周日,按照正常情況,應該休息一天。一大早,帶著孩子去做核酸了,天公不作美,下著大雨。我們倆打著傘走在路上,孩子突然很開心,說:老爸,今天可不可以在外面吃午飯。我回到:好啊,寶貝兒。咱們做完核酸就去找找吃飯的地兒。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做核酸的人特別少,估計是因為下大雨的原因,到了核酸檢測點,不到5分鐘,我們倆就結束了核酸檢測。OK,看看表,其實已經是快11點了。咱倆決定去吃麥當勞。在進商場大門的時候,我自然地把雨傘收起來放進了塑料袋里,我看到,孩子也像我一樣,把雨傘收起來放進了塑料袋里。這時,我心中暗暗欣慰:這孩子的習慣真的養成了。在踏上扶梯時,孩子就很自覺地站在了右側,把左側的急行道給讓了出來。
家長朋友們,今天,我寫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跟各位分享一下,孩子的規則意識的培養的話題。
有些家長習慣于讓孩子,這個不能干,那個不能做,孩子如果沒有按照家長的意思執行,就會得到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呢?我說了多少遍了,你還是聽不進去等等責備中。可是,家長朋友們,你有沒有想過,你讓孩子不干這個,不做那個,我想問一句:首先一個是,你自己有沒有做到不干這個,不做那個呢?
我們習慣于原諒自己,自己沒有注意到不妥的言辭或者行為,很容易就原諒了自己,但是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養成好的習慣。那好,家長朋友們,我認為的是你自己首先就要做到身體力行,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同時給孩子以正確的規則意識,并且,別忘記,還需要你家長長期的堅持,才可能達到你心中所想的那種狀態。
身體力行,就是在考驗我們每一個家長的毅力和耐心,用自己的行為舉止帶給孩子正面的規則意識。孩子從小就會從父母身上感受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這樣的潛移默化,慢慢在孩子身上生根發芽,到了孩子上學了,在學校也會學習到一些基本規則,這樣就會形成孩子的正確的三觀。很難想象,一味地只知道要求孩子如何守規矩,而家長自己卻可以隨您所欲,不受約束,這樣的環境如何能培養出遵守規則的好孩子呢?
身體力行,是需要家長付出巨大的努力,不用天天在孩子面前絮叨,你要做的,就是從你自身出發,做好每一件小事兒即可,比如:接送孩子準時,守時,和孩子約定的事情,準時,及時完整,答應孩子的承諾,沒有特別的原因,一定要做到,平時外出,待人接物,要謙遜,低調,包容,禮貌,孝順夫妻雙方的父母,尊重孩子的同學和小朋友等等等等,很多生活中的小事兒,家長身體力行的做到了,孩子是一個模仿能力極強的個體,他會學習,會感知,會實踐。同時,家長和孩子在平時的溝通中,自然流露出來的規則意識,都會給孩子帶來極強的融合作用,會沁入到孩子的身心,規則意識的確立就會慢慢建立起來。
不要總是停留在說教的層面,因為說教是最不容易讓人接受的一種方式。家長朋友們,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為去詮釋規則,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里吧。歡迎各位家長朋友參與討論。咱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