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不尊重父母,家長該如何引導?(叛逆期孩子不愿與父母溝通怎么辦)
天浩是一個馬上要步入高中的青少年,和小學階段相比,他開始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并且在和父母的溝通中,逐漸感覺到父母根本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了,每次聊天,聊不了幾句話,大家就都沉默不語了,似乎總是說不到一塊去。
很多孩子在步入青春期之后都會出現像天浩一樣的叛逆心理,從而導致與父母出現話不投機的現象。

對此我們該怎么辦?這就是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在一項對青少年的訪談中,很多受訪人表示:父母在不了解相關情況時,就盲目反對和批評自己,這使他們根本不想和父母進一步溝通。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通常是由于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不當導致的,在父母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當孩子的某些行為舉止與父母的規范發生分歧時,有些父母就會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來壓制孩子,以此來解決問題。
殊不知,正是父母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感覺到了不平等地對待。
其次是兩代人的代溝導致了親子之間溝通的減少,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科技的發展,父母和孩子在思維方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之孩子進入學校后,逐漸脫離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群體。
同齡人越來越多,在經歷和父母溝通的不順暢后,孩子則會變得更愿意和同齡人相處,來獲得滿足感。
那么面對這些問題?父母該怎么處理呢?優秀的家長可以參考以下三個建議。
第一、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要知道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尊心也在變強,家長要多傾聽,坐下來,面對面地、專注地聽孩子說話,傾聽有時會勝過千言萬語。
有許多事情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是怎么樣也理解不了的,但是換位思考,用孩子的眼光來看他們的世界,才能懂孩子。
俄國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心平氣和的、認真的和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家庭教導技術應有的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橫、憤怒、叫喊、央告和懇求。所以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家長解決和孩子話不投機的關鍵。
第二、縮小與孩子的代溝: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父母應當做到主動了解孩子,例如了解孩子最近愛看的書籍、感興趣的話題、在學校發生的事情等等。這樣一方面既能與孩子有更多共同話題,又可以及時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第三、接納孩子的成長:只有從內心真正的接納了孩子,才能真正地去懂得孩子,繼而去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而不是再像對待兒童一樣對待青少年,要意識到青少年已經有了獨立的意識。
所以接納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無底線地放縱孩子,這需要每一位父母都付出努力。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它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