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媽媽躲起來,想要知道什么時候自己可以把孩子弄過來,但結果孩子就不讓媽媽走,就一直在玩自己的玩具。為了不讓媽媽們發現,她的孩子開始反抗媽媽的方法,并揚言再也不跟媽媽做朋友,在媽媽面前開始撒潑打滾。對于孩子的這些表現,媽媽其實很無奈,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當媽媽們無奈地問孩子:"我怎么哄你你,你還這樣。"時,孩子們已經開始在進行反抗了。有的孩子裝作不聽媽媽的話,表示在,媽媽不明白的就會想辦法碰碰媽媽的嘴,還有的會對媽媽們表示出不服氣。如果孩子與媽媽產生了激烈的矛盾沖突,這時孩子就會更加放肆地玩起了“玩具”。
有的孩子沒有規矩,面對媽媽的威脅,就直接無視,還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關心,所以就用哭鬧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年紀小,身體各方面都在生長發育的階段,需要家長給予更多的關心。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放寬心,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孩子會慢慢地從這種哭鬧中找到樂趣。
2、面對孩子的錯誤,先反思自己的態度
有的孩子面對問題的時候表現出了一種極端的方式,就是對家長對待他的方式不尊重。
小李孩子今年已經上初中二年級了,他覺得孩子的知識儲備量應該比大人還要大,應該能理解一些東西,但是孩子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讓家長感覺非常的難,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比如,當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應該認真一些,但是這時候孩子的內心也會非常的難受,孩子覺得自己努力了這么久卻沒有效果,所以很多家長會感覺非常的憤怒。
這種類型的家長就是把孩子看成了不懂事的小孩,從來不愿意和孩子溝通交流,甚至會訓斥孩子,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地供孩子上學,但是孩子卻不理解父母這么辛苦的付出。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這就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很多時候,家長如果總是給孩子灌輸一種是“懂事”的想法,那么他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就會變得唯唯諾諾諾,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長期以往的話就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不自信,甚至還會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和父母進行交流,所以久而久之,就變得越來越沉默不語。
如果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當中,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變得越來越內向,甚至還會產生厭學的心理,漸漸地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家長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并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對,而是我們沒有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此家長要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夠符合自己孩子的發展呢?
第一,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盡量不要總是動手打罵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去打孩子,但是棍棒教育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孩子并不是傻,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家長一定不要總是打罵孩子,孩子年齡還小,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是對錯,什么是正確的做法。
家長要做的就是要做一個傾聽者,讓孩子有機會說話,讓孩子能夠把話說完,而不是作為評價的標準。
第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老是打罵孩子。
孩子年齡還小,有時候犯錯誤是很正常的,所以在很多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總是用打罵孩子來對待孩子,以暴制暴,讓孩子聽話,服從自己。
家長用打罵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容易激發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所以,家長不要總是打罵孩子,用適當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讓他們的心里受到教育。
第三,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游戲。
很多孩子喜歡玩游戲,是因為他們沒有其他的娛樂方式,總是沉迷于游戲中,所以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玩游戲的利弊,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