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習慣,影響孩子一生:
一、計劃的習慣。
1、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2、 學習上沒有計劃,老師講到哪里聽到哪里,家政老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多只能成為優良,并不能成為優秀。
3、 計劃倒逼孩子去想,明天我要干什么?培養孩子獨立性。
二、適應老師的習慣。
1、 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我們不知道要遇到多少老師,有些老師可以選,有些老師必須適應。
改變不了環境,就適應環境;改變不了老師,就適應老師。
2、 一個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
一個老師,不可能得到所有同學的認可,但因為不認可老師,而導致學習下降,誰的損失,心中自知。
3、 每一個孩子都遲早要長大,融入社會。
社會中必然會出現讓你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不喜歡的環境,有時你只能學會適應。適應社會,從適應老師開始。
4、 進入學校是向老師學習的,所以看不上老師的哪里,不要向他學習哪里就好了。沒必要否定他講的知識。
三、讀書的習慣
1、 讀書的習慣,一旦形成,受用終生。
2、 “一個人不讀好書,等于不識字。”
3、 “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沒有一天是不讀書的,對,一個都沒有。”
4、 讀書可以穿越時空,與逝去的偉人對話,與當今的成功人士溝通。
5、 在學校受到學校老師的教育,讀書是受偉人、哲人、高水平人的教育。不愿意聽老師的,那就聽書的。
四、寫作的習慣。
1、 寫作需要毅力。哪怕是寫寫日記、隨筆、讀書筆記等。
2、 日記不必長篇大論,不必記流水賬,有話就多寫,沒話就短寫,哪怕一句兩句感想也是日記。
3、 寫日記自然能提高寫作水平,否則掌握寫作技巧,也是徒勞。
4、 寫日記、看書,提高自己寫作水平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想。長期堅持自然達到高水平。
五、背誦的習慣。
1、 限時背誦。提高注意力。
2、 理解背誦。盡量不要死記硬背。
3、 反復背誦。遺忘是人類的天性,對抗天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反復。
六、預習的習慣。
1、 預習就是自學,人遲早要學會自學。
2、 預習就是在短時間內學習,鍛煉自己善于抓重點、難點。
3、 像挖掘隧道,預習是從一頭挖,聽講是從另一頭挖。
4、 想要學習有所進步,就一定要預習。
七、自己給自己留作業的習慣。
1、 有些孩子抱怨,初中、高中,甚至小學,作業太多。作業多,就需要有側重點的寫。面面俱到,神仙也做不到。
2、 自己給自己留作業,知道哪些題該認真做,哪些題,不該做。哪些題,看一看就可以。
3、 題很多,但每道題對于自己的價值不同,所以要有火眼金睛,甄別題的價值。
八、整理的習慣。
1、 整理就是回顧,學了一段時間要回顧一下做的題、做過的試卷、資料。
2、 把好題整理在好題本上,把錯題整理在錯題本上。
3、 如同整理房間,才能發現很多小物品遺漏在哪里;
整理錯題也是同樣,整理過了,才發現丟的分在哪里?
4、 學習不整理,如同遺忘小物品,知道就在房間,需要找,卻找不到。
九、專注的習慣。
1、 專注是投入,專注聽講,專注寫作業,干一件事情不分心。
2、 專注是指一心一意。學會在一個事情上,一心二用、三用。比如聽講、做筆記,還要思考。
3、 專注是指你的各種感官,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共同服務于一個事情。
十、理解的習慣
1、 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知識的背后是邏輯,盡量剖析邏輯,再去學知識。
2、 養成理解定義、定理、概念的習慣。知識需要背誦,但純靠背誦不理解,肯定是學不好的。
3、 理解就是消化。理解的程度、層次不同,對于知識的掌握,領會,自然不同,應用更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