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的進一步到來讓人們隨之向往起了大城市的生活。據調查數據顯示可知,現階段我國農村很多務工人員為了賺取高額勞務費都會選擇前往城市務工。在此背景條件下,為保證農村務工人員子女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農村寄宿制小學隨之被推廣出去。然而,隨著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數量的不斷增加,教育中出現了些許問題。對此,我們必須深入分析導致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出現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矯正策略
引言:學生作為我國今后發展的主要支柱,學生今后行為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秩序,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的教育,要讓學生從小就知道為人處事的道理,并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平均GDP的上升,讓進城務工的農村人員隨之變得越來越多。這一現象無疑使得很多兒童留守在家,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只能跟著老一輩的家長生活在一起。由于這一輩的家長普遍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行為習慣較差、文化素養也不高,因此留守兒童身上存在的問題非常多。留守兒童的這些行為若不得到矯正,勢必將影響到兒童今后的成長與農村寄宿制小學工作的開展。因此,給出針對性的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矯正策略顯得極為迫切。
1.農村寄宿制小學存在的意義
就部分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留守兒童來說,農村寄宿制學校對幫助其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農村寄宿制小學存在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大致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能鍛煉留守兒童的獨立自主精神
因為農村大部分的留守兒童監護人都為外公外婆。俗話說得好:“隔代親”,加上外公外婆屬于上一輩的人,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其他方面,外公外婆都會過分寵溺留守兒童,不僅什么都不讓留守兒童做,導致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而且沒有針對留守兒童不良的行為給予矯正。這種寵溺無疑將導致留守兒童失去自主思考與動手的能力。長期以往,留守兒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將很難敲定主意,事事都要依靠長輩。相反,在農村寄宿制小學中成長的學生將沒有這些不良行為。自學生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學校就會讓學生獨立打理自己的生活,在遇到小問題的時候同樣會要求學生自己拿主意解決。
1.2有助于兒童彼此之間的交流
在農村寄宿制小學中,留守兒童們將遠離長輩的保護,會在自主生活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部分問題通常還需借助伙伴的力量解決。當然,在農村寄宿制度小學下的留守兒童會因結交到與之相同的伙伴,感受到伙伴之間的友情,并且可以在與伙伴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理解他人。
1.3有助于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由于爺爺奶奶他們通常認為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沒有給予兒童相應的關愛,兒童非常可憐,所以在家里的時候爺爺奶奶都會過于遷就兒童。相反,在農村寄宿制小學中,兒童離開了這些寵溺他們的長輩,就只能靠自己完成刷牙、洗臉與整理自己房間的任務。在這種長期的良好約束下,留守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將得到大大的提升。
2.導致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對于留守兒童而言,農村寄宿制小學存在的意義非常重大。然而,當我們深入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內部的時候,可發現仍有很多因素導致教育問題頻出。當然,導致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2.1專業師資力量不足
通過農村寄宿制小學與城市小學的對比分析可知,農村寄宿制小學不管是經濟水平,還是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等都比不上城市小學。該現象的存在無疑很難為農村寄宿制小學吸引一大批優秀且專業的師資隊伍,最終導致學校沒有專業的教師處理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其次,現階段很多的農村寄宿小學教師都缺乏一定的責任感,不僅沒有在工作中做到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任務,比如沒有認真備課、沒有認真批改學生作業,而且沒有時刻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這類問題若不得到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到所有學生的教學效果。最后,部分教師的思想與素養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在留守兒童教育上存在不尊重學生的情況,有的教師甚至會區別對待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感覺自己和別人不同,進而產生自卑心理。
2.2過分重視成績
雖然近幾年有關人員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認應試教育帶給我國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所以很多農村寄宿制小學教師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上仍喜歡以成績為主,對學生進行劃分。這種過分注重留守兒童成績的教育不僅難以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會忽視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與想法,導致留守兒童心中滋生出自卑等負面問心理。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教師甚至直接放棄了成績較差的留守兒童,讓這類留守兒童退學。由此可見,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留守兒童在身心健康發展上存在不協調,只重視學習成績等問題。
2.3缺乏家庭教育
就留守兒童而言,由于其父母大都外出務工去了,所以留守兒童與父母相見的次數較少。也正是因此留守兒童形成了孤僻、膽小的性格,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通過溝通解決。大部分留守兒童會因從小缺乏父母陪伴與關愛,而十分渴望父愛與母愛。很多教師在批改留守兒童作業的時候都會發現,孩子們寧愿不要父母外出務工給他們帶回的新衣服與玩具,都要父母回家,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這種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若不得到解決,將很容易給留守兒童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只會讓留守兒童不管在面臨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以消極的態度去思考。
3.留守兒童常見的問題行為
農村寄宿制小學中留守兒童表現出的問題大致有兩個。一是,日常行為問題。據調查數據顯示:有57.6%的留守兒童有過失行為,35.2%的留守兒童存在說謊行為,7.2%的留守兒童存在偷竊行為。尤其是高年齡段的留守兒童,這些日常行為問題更為突出。主要表現有:不服管教、違反學校的規定等。甚至有部分留守兒童因沒有父母監管走上了違法道路。二是,學習行為問題。大部分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都不容樂觀,在這群留守兒童中成績好的人數占比少之又少,多數留守兒童學習成績都處于中等偏下的階段。根據某次考試及格率指標我們不難發現,只有60%的留守兒童合格。另外,這類留守兒童對待批評教育通常采用的是逃學與游逛等過激行為。父母外出打工原本是為了給留守兒童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但現在看來卻給留守兒童的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主要的問題有兩點:1.學習心理問題,部分留守兒童會因為父母的離開在開學前期一直處于消沉狀態,上課的時候無法集中注意力,作業完成情況也不是特別的理想。2.持續性的學習成績無法上升,部分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初期學習成績不好,雖然部分留守兒童會在后期慢慢恢復,但最多只能維持原有水平。站在整體角度看,仍有很多留守兒童成績不理想。
4.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的矯正策略
4.1政府需加大資源與政策支持
雖然市場對社會資源調節有著決定性作用,但在教育資源上政府還需強化宏觀調控。一直以來,不管是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農村小學的經濟發展水平都低于城市小學很大一截。而這種現象的存在根本無法為農村寄宿制小學吸引到一大批優秀的教育人才,相反很多農村地區正因這一問題不斷流失了很多教育人才,這也是導致農村地區教育狀況日趨惡化的主要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應當發揮自身的領導作用,借助行政的優勢在資金與政策上給予農村寄宿制小學大力的扶持,盡可能改善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條件和工作環境,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專業教師來到農村開展教育事業。
4.2教師需豐富自身知識儲備
職業責任感、敬業精神以及專業知識與能力是一名專業教師必須具備的素養。此外,與城市小學的學生相比,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群體有著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農村寄宿制小學的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心理知識,進而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在網絡上尋找一些優質的教學資源,例如:名校名師心理學課程等,繼而進一步了解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特征,然后做出正確的矯正。
4.3構建多樣的教師交流學習平臺
教師交流學習平臺的構建作為矯正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的有效途徑之一。除了本校教師可以在該平臺上進行交流外,學校還需要積極構建多樣化的教師交流學習平臺,讓不同學科與地區的教師能在這個平臺上交流一些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的經驗。具體實施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參與知識技能的培訓活動,特別是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的教師而言。與此同時開設心理學方面的培訓課程,讓教師熟練掌握心理學知識,進而更好地幫助留守兒童矯正問題行為。另一方面,構建不同學校與地區的教師交流平臺,積極鼓勵各教師在平臺上發表自己有關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教學心得。
4.4對癥下藥
構建農村留守兒童檔案,準確掌握每個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現狀,不僅需要隨時能聯系到留守兒童的父母,而且要對留守兒童的父母與監護人起到督促作用。當留守兒童出現反復問題行為時,教師需耐心地給予學生引導,這個過程不能夠太急,不然只會適得其反。教師還需隨時關注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行為習慣。當留守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時,教師不能一味指責, 而因深入內部發現導致留守兒童出現這種不良行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對癥下藥。那么該如何矯正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呢?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1.教師需要經常與留守兒童談心,從意識上觸動留守兒童。由于農村留守兒童上學一旦遲到就會找借口或者是直接裝病不來上學。這個時候,教師必須從留守兒童的心理著手,通過與留守兒童的溝通交流,讓留守兒童形成積極向上,敢于負責的觀念。2.教師需要多與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溝通。在平時的教育上,教師應記錄好留守兒童的動向,然后不定期的與家長溝通,讓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與關心。
4.5從常規管理著手規范行為習慣
農村寄宿制小學需要把訓練留守兒童的良好習慣視為一項常規管理內容。無論是學校的教師還是領導人員都要做到齊抓共管,及時發現留守兒童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并給予矯正。總之需要不斷強化留守兒童良好的習慣,一直到留守兒童對每一項習慣都達到熟練為止。
結束語:總而言之,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存在不僅可幫助留守兒童提高自身的獨立自主精神,而且能夠促進留守兒童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甚至讓留守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面對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行為的時候,我們必須清楚導致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為缺乏專業的教師以及缺乏家庭教育等。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從提高自身知識儲備、構建多樣的教師交流學習平臺等方面著手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