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開心、快樂,同時又能夠熱愛學習。然而,快樂和學習又往往是對立的。對孩子來說,不學習、不做作業才快樂,否則就不快樂。那怎么辦呢?如何才能讓孩子快樂學習呢,卓訓教育提供給你三個辦法:
第一個方法:轉換身份
當孩子在學習上狀態不好,你進行調解時,最好“把他(她)當成別人家的孩子”。前兩天有一個微信文章中說“媽媽陪學壓不住火怎么辦,讓孩子他爸每天發給你200塊錢,你就能立刻調整狀態,找到辦法讓孩子愛學習”。 這雖然是個玩笑,但實際上這種身份感的轉換真的會帶來思維上的轉變。

當你以媽媽的身份陪學的時候,你就會有很強的投入感,這時面對孩子不學習你會著急,你的情緒腦占上鋒,它是先反應后思考的,所以你會忍不住發火,而讓孩子也跟著陷入消極情緒沒法學習。可是如果你轉換身份,把他當成別人家的孩子,自己是在給別人家的孩子做輔導時,那你會發現情緒腦立刻能夠冷靜下來,而用理智腦去想辦法。這個時候你再看孩子的學習,就一定理智地看到他身上會有愛學和不愛學兩種情緒存在,你會找到這個愛學的部分、強化這個部分。當孩子看到愛學的部分被強化時,那他也會變得情緒更好,更愛學習。
不在陪學時壓不住火的媽媽,跳出陪學狀態,在看錄像時都能夠找到孩子身上做得好的部分、看到孩子的優點,這時請媽媽來想想有哪些辦法可以促進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狀態時,媽媽們總是能夠找到很多好的方法可以用來鼓勵孩子。
所以激發孩子積極情緒的第一個方法就是陪學時轉換身份,把孩子當成別人家的孩子,把自己當成為別人家孩子輔導的人,這樣讓自己跳出原來的陪學狀態,能夠讓自己的情緒腦冷靜下來,理智腦迅速地想辦法,找優點,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讓孩子有更多的快樂情緒,促進孩子的學習。

第二個方法:記感恩日記
記感恩日記或好心情日記可以讓你和孩子更快樂。怎么做呢?你和孩子分別說三件今天發生的好玩的事,或者有趣的事,或者別人幫你做了什么讓你覺得很感激,你幫別人做了什么你很幸福的事,用一個的本子把它記下來。嗯,事情可能很簡單,比如你說“今天進小區大門的時候,我看到后邊有一個媽媽騎自行車推著孩子,我就等了他們一小會兒,幫他們開門,這樣他們就很方便進來,他們很開心”。唉,這就是一件事,很簡單。
那孩子可能說“嗯,今天我跳繩課忘了帶跳繩了,浩然把跳繩借給我,我好開心!”你們可以說學習上、工作上的事,也可以說生活中的事。你會發現一個小小的積極情緒事件,只要我們注意到它,提及到它,那么后面就會啟動大的效應,就會帶來好的心情。堅持記一段時間不但改變你和孩子的心情,而且還會改變你們看待生活和學習的眼光,更多地看向事情的積極方面,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個方法:心錨法
我們不要在孩子發脾氣或者難受的時候去說他發脾氣不好,磨蹭不好。我們提醒他要調整好的心情沒有用,因為孩子沒有很強的調節能力,他做不到。我們要在他表現好的時候將那個好心情標記保留下來,通過心錨在后面運用和調動。比如像在孩子學習狀態很好、很投入、做完很有成就感的時候,就握緊拳頭向下一步說“投入學,就是學得快”,下了次她一坐在這學習的時候就跟他一起用同樣的姿勢說“投入學,就是學得快”那就把這個心情調動回來了,孩子就能用好的心情來學習。
我們常常說學習要“刻苦”,可現在看來光有刻苦還不夠,還需要激發積極的情緒,調動孩子最大的學習潛能。孩子并非天生討厭學習,只要能把學習潛能給調動起來,他們就會每天開開心心去上學,把學習當成一件動力十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