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孩子的內驅力讀書筆記(家庭教育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孩子問:“我為什么要好好學父母說:“好好學習是為了將來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孩子說:“現在生活已經很好了,我為什么還要好好學習?”
這種對話場景常出現在家庭中。
莉莉的家庭條件比較好,生活條件優渥,別的孩子奮力拼搏的終點可能只是她家孩子的起點。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莉莉什么方法都嘗試過了。無論她給孩子報多少補習班,哪怕是一對一的高端私教課程,孩子的考試成績還是全班倒數。
她是位努力上進的媽媽,不斷參加各種培訓、堅持讀書、帶孩子結交優秀的朋友等。她對孩子各方面都很滿意,唯有學習成績讓她比較頭疼。她知道孩子很聰明,但不明白為什么就是對學習不上心。
夢想多強大,孩子就有多拼搏
初中的小恒同學告訴我,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牙醫,早早地就選定了夢想的大學。在國內,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數非常高,小恒心目中的“白月光”大學分數尤其高,他清楚地知道必須努力學習才能實現夢想。小恒在一所私立學校上學,從小到大沒有補課,可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的秘訣是認認真真上好每堂課,下課后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會主動找資料來學習。把日常當考試,把考試當日常,不知不覺中,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沒有目標的孩子,哪里都能遇到困難,處處都能找到借口;有目標的孩子,眼中哪有什么困難,他們甚至舍不得把時間浪費在非目標上(詳見圖 1)。他們不用去看《凌晨4點洛杉磯的樣子》或《哈佛圖書館每晚遲遲不滅的燈光》這些勵志文章,有夢想的孩子本身就在創造“凌晨洛杉磯的奇跡”。
當別人打開電視時,他們在學習;
當別人玩游戲時,他們在學習;
當別人找借口休息時,他們還是在學習。
困難,就是給自己找的安心偷懶的借口。夢想,最終會轉化為堅毅的行動。有夢想的人從不給自己留一絲遺憾。現在,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內心的需求,從需求入手激發內驅力。
圖1:孩子沒有學習動力的原因
動機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
鄒翃燕的孩子丁丁出生時,被醫生判定為宮內窒息加顱內出血,存在癱瘓或智障的可能。在孩子父親都選擇放棄的情況下,她仍然堅持保住孩子。丁丁從小就肢體不協調,語言發展緩慢,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未來。
面對先天有問題的孩子,陪伴他成長注定是艱苦又前途未卜的任務,沒有愛人的支持,意味著鄒翃燕孤獨無援。
為母則剛,鄒翃燕的目標就是讓孩子能夠和正常人一樣自理、自立。普通孩子輕而易舉就擁有的起點卻是丁丁必須奮力追趕的終點,目標讓鄒翃燕從人們眼中柔弱的“林黛玉”變成堅毅的母親。
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榮辱與共,彼此成就。在共同修煉中,鄒翃燕堅韌地努力著,耐心再耐心,堅強再堅強。最終,孩子被北京大學錄取,又拿到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而鄒翃燕在一路的修行中,個人能力不斷增長,事業也不斷進步。
“多一些堅持,孩子都能成為可以自立的人。”在教育孩子上,她始終不站在孩子前面,不輔導孩子功課,也不逼著孩子上培訓班,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方案。
一路上,鄒翃燕也曾焦慮和心疼過,也曾有過動搖和自我懷疑,但無論多么困難,她從不放棄。她盡一切努力讓孩子“盡自己所能過得更好”,在孩子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她從未忘記自己的教育初心。
有多少孩子比丁丁起點低?
有多少父母比鄒翃燕資源少?讓丁丁從“至暗時刻”走入“高光時刻”的正是家庭教育的力量。讓孩子像普通人一樣生活的渴望成為這位媽媽強烈的動機,讓她克服重重困難達成所愿。動機有多強,行動就有多堅持。
世間總有美好值得去追求,再小的夢想也會激發行動的欲望。孩子越小越容易激發目標,規劃啟動得越早,教育后期就會越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