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孩學不會跟不上會怎么辦(孩子剛上一年級跟不上課怎么辦)
我一個朋友,最近和他家孩子的班主任促膝長談了兩個小時。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老師:豆子媽媽啊,這次請您來,是想問問您家孩子的情況。朋友(很惶恐):老師啊,是不是我家豆子最近在學校闖禍了?老師:不是。朋友(稍稍松了口氣):那是她上課貪玩?老師:也不全是。朋友(急了):那是啥呀?老師:前幾天期中考試,豆子的數學和語文才剛剛過85分,我們班這兩科的平均分是95分,您說這差距是不是有點大呀。沒等朋友反應,老師又說:我看豆子上課聽講也都很認真,作業也認真做了,但她好像總跟不上學習進度,所以我想向您了解一下豆子在家里的學習情況……
其實朋友最近也在發愁這件事,豆子在家里也不是那種貪玩淘氣的孩子,每天準時早睡早起,也不用太操心。朋友不禁疑惑: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讓她接觸知識了啊,但就是在學習上總落后,人家的孩子每次考試不是100就是99,豆子呢,不是90就是89。
愁人啊。
家長們都有本難念的經,特別是在孩子成績總提不上去的時候。
作業磨磨蹭蹭,有時甚至寫到晚上10點以后;檢查作業,發現錯題率60%以上;背文言詩詞,完全是懵的狀態,背得磕磕巴巴;……
這是很多剛上一年的孩子可能存在的狀態。
許多每天緊盯著孩子學習的家長也會有相同的疑惑:明明我家孩子很早就開始接觸知識,幼兒園時表現的也都非常好,怎么到了一年級就跟不上了?
家長們為此會相信許多方法,比如報各種輔導班、每天陪孩子死磕書本和輔導書、動不動就發動獅吼功吼孩子……
但就算這樣,孩子的成績也少見成效。
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就是沒有將孩子的“任督二脈”打通,歸根結底有兩點:
1、孩子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
2、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
我們在孩子的學習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1、讓孩子在預習中多問“為什么”
預習的目的是讓孩子提前熟悉書本內容,以便讓孩子在聽課時不會感到陌生。
在孩子預習過程中,我們最長處可以引導孩子對于新的知識,遇到不會的知識點可以先在本子上打個問號。
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自己多思考、多問“為什么”,這樣孩子有了求知欲和延遲滿足,他們在上課時才會認真聽講、積極提問,同時也會將知識點記的更牢固。
2、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習慣
有的孩子即使預習了也仍然成績很差,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聽講的習慣差。要么上課愛和同學講話,要么上課愛搞東西,要么上課看課外書,要么上課老愛走神……
所以培養孩子的聽課習慣很重要,這其實就是一種注意力的問題,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在很久之前有寫過一篇注意力的文章,家長們可以點擊鏈接看看:如何讓你的孩子脫穎而出?首先要提升他的注意力
3、讓孩子自己說“我要學習”,
而不是我們告訴他“你要去學習”
這樣做并不是說讓孩子喊口號,而是通過我們的培養,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孩子的學習興趣除了靠預習以及本身對知識的好奇感之外,還有很大部分在于老師的鼓勵和表揚。
比如,一個班里有兩個學習成績同樣差、同樣淘氣的學生A和學生B。
學生A收到老師的鼓勵,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學生B由于總被約談,導致越來越抵觸學習。
這就是老師鼓勵以及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4、培養孩子主動和同學討論問題的習慣
我們自己上學時也會發現,有時候問老師問題總怕老師會嫌棄自己笨,因此心里壓力不小,但只要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問題,我們的興致就高昂起來了,而且同時我們的思路也會越來越開闊。
這是因為同學在一起思考同一個問題時,也會存在一種隱形的競爭關系,他們會暗自較勁兒,心想“我要快點解出來,讓其他同學覺得我好厲害?!痹鰪姾⒆拥膶W習動力。
家住的近的家長們可以組織自己孩子和同學放學后或者周末一起在家里寫作業,這樣孩子之間既有同伴,又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何樂而不為呢。
除了上面那些,寫完作業要檢查、學過的知識點要復習、寫作業的時候要專心,都比眼下的學習成績更重要。
沒有人天生就能成為愛因斯坦,但也沒有人永遠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的事需要慢慢培養,家長們著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