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引導小孩子改正缺點)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濤濤七歲了,俗話說:“七歲八歲狗都嫌”,濤濤除了調皮外,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動手打人。所以,濤濤媽經常會接到老師或者其他孩子家長的投訴。濤濤的這個壞習慣,令濤濤媽非??鄲馈?/p>
前兩天,濤濤媽剛下班,就按到了小明媽媽的電話,說濤濤今天在小區的公園里和小明玩的時候,因為一點小事就出手打了小明,雖然小明沒受傷,但是小明媽媽還是希望濤濤媽能夠好好教育濤濤,平時不要動不動就打人。
濤濤媽回到家后,狠狠批評了濤濤,并要求他去向小明道歉。雖然濤濤按媽媽的要求做了,并承諾以后再也不打人了,但是濤濤媽卻知道,濤濤根本還沒明白錯在哪里,因為這樣的承諾,濤濤已作過很多次。
孩子一鬧矛盾就出手打人
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其實,孩子之間鬧矛盾很正常,但是一有矛盾就出手打人的這個壞習慣,真的得讓孩子改正。不過,想讓孩子改正,靠打靠罵是不行的,父母要應該教孩子學會自我反省。因為:
一、反省是改正錯誤的前提 孩子做錯了事后,只有學會自我反省,才能明白自己錯在哪里;只有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他才知道怎樣改正錯誤。
二、反省可以提升自我 對于孩子來說,反省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可以檢查自己行為的不足,及時反思自己出錯的原因,這樣孩子才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三、學會反省才能正確評價自己 孩子學會了自我反省,才能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不會過于自大或自卑。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三種方法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每個人的性格、學識、閱歷都不同,因此,在理解或者處理某些事物時,難免會出差錯,還會帶來不良的結果。如果這個人懂得自我反省,那么他就等于有了自我完善的能力。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培養他學會自我反省,不斷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卡卡媽建議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提升自己
一、教孩子學會接受批評
很多父母都非常疼愛孩子,平時對孩子千依百順的,一點委屈也舍不得讓他受,即使他做錯了事,頂多也就說他兩句。但是,父母的這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并沒有什么好處。因為小時候很少接受批評的孩子,長大后,多數也會對批評“敬而遠之”。
建議:父母要明白,“溺愛”并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疼愛孩子的做法,是該表揚的時候表揚,該批評時就批評。這樣,孩子才會知道,批評和表揚一樣,都是很平常的事情,長大后遇到批評,他才能正確地面對,理性地接受。
另外,父母要告訴孩子,在接受別人的批評時,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和認真的態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接受批評
二、教孩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了錯后,會火冒三丈,馬上對孩子破口大罵,有的甚至會打孩子一頓。但是,父母的這種做法,除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之外,并沒有什么作用。
其實,孩子在犯了錯后,自己也會產生羞愧的情緒、也會責備自己的,父母的暴躁脾氣,反而地扼殺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
父母罵孩子并沒有什么作用
建議:父母在孩子犯錯后,正確的做法,是平靜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激發他想糾正錯誤的決心,然后教孩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
例如,上文提到的濤濤,喜歡用打架來解決與小伙伴之間的矛盾,那么父母可以引導他想一想,上次用打架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結果挨批評了,那么,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應該怎么辦呢?有沒有什么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只要孩子明白行動與結果之間有著某種關系后,他就會先想一想再采取行動的了。只要孩子懂得總結經驗教訓,那么,他就等于已經學會自我反省了。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吸取經驗教訓
三、讓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后果
在孩子做錯事后,很多父母雖然會批評孩子,但是,卻不會讓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后果的。例如,孩子調皮,拿洗潔精來吹泡泡,弄得地上又濕又滑,媽媽會批評孩子,然后叮囑孩子不要走近,自己去清理地板;孩子打破了杯子,媽媽也會不會讓孩子收拾,生怕孩子弄傷自己。
建議:父母的這種處理方法并不是最適合的做法,因為這樣會令孩子覺得,自己做錯事也沒關系,因為父母會幫自己處理的。
父母更合適的處理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承擔犯錯的后果,例如,孩子弄臟的地板,要孩子拖干凈;孩子摔破的杯子,讓孩子自己處理;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我反省能力。
孩子做錯事,讓他自己承擔后果
結語:父母平時在生活中,要經常為孩子灌輸正直、善良、勇敢等情感,好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這樣,孩子才能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知道應該怎樣糾正。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