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文明有禮之人,但我們到底該怎么做呢?禮之首要是“對他人要有一顆恭敬心,對自己要有一顆謙卑心”,也就是和氣禮與安靜禮?!昂蜌舛Y”就是與他人相處時要保持一種恭敬心,不使用暴力情緒(生氣、怨氣),用自己的覺察和意志控制脾氣?!岸Y之用,和為貴”,與他人和氣必生財,與家人和氣必萬事興。“安靜禮”是自己要時刻保持安靜,不要給別人制造噪音,與對方說話能聽清的音量即可。靜是一種莊嚴,更是一種力量。所以,我們家長要做到尊重孩子,并用和氣的語言與孩子交流。 “守時禮”,守時是一種美德,是對別人的恭敬和重視。我們盡量在約定的時間提前5~10分鐘到達,以表示對別人的尊重,當然,這也是一種自重的表現。 “微笑禮”,世界上最美麗的臉,莫過于一張微笑的臉,微笑能帶給他人愉悅,能讓自身充滿能量,也是一種最高貴的“顏布施”。 “鞠躬禮”,是謙卑的之心的外在表達方式,鞠躬禮基本的是15度鞠躬,如果見到長輩和領導比較正式一點的行45度鞠躬禮,特別大的感恩或特別重的歉意可以行90度鞠躬禮,這是一種大禮,生活中不常用。 “讓禮”就是一種美德,不以自我為中心,心中有他人,始終有一種利他的奉獻精神,心存仁愛之心。 “不打擾他人禮”是一種覺察,也是一種謙卑之心,古代的“程門立雪”足以表達這種謙卑心和覺察力,也正如《弟子規》所說“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不給他人添麻煩”也是禮的一種表現,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煩別人,自己實在完成不了的,麻煩別人后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致謝。“對別人恭敬”,是自己保持謙卑心的一種方式,也是自我修養的一種體現。 “不讓別人吃虧”是得到別人認可的一種途徑。生活中處處提醒自己不要占他人便宜,在相處中更不能讓他人吃虧,要處處為他人著想,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心理方面。正如《弟子規》所說“與宜多,取宜少”。 這些禮儀我們都要運用到生活當中,也許學習容易些,但“知行合一”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要我們做到“知行合一”,我們的孩子必定會“復制”到自己身上,希望我們堅守在學禮修身的道路上,越行越順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贊 (0)
家庭教育與我意識的辯證關系
上一篇
2022年6月4日 上午9:57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產生原因(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研究文獻綜述)
下一篇
2022年6月4日 上午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