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傳統意識里,獨生子女似乎都自私任性、占有欲強、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為中心、霸道孤僻等,我們普遍認為是父母把獨生子女寵壞了,也往往因此獨生子女被貼上小霸王或小公主的標簽。除此之外,有些獨生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巨大的反差,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翅膀硬了管不住了,可這管不住背后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家長又該如何與獨生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父母的教育態度決定孩子的性格。因為孩子的性格來自于父母的教育,而性格決定孩子的一生。孩子不會因為自己是獨生子女就與生俱備這些性格。獨生子女與父母關系還很容易出現兩極化趨勢,一種是一直緊密依附,另一種便是逐漸分離。
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的孩子干什么似乎都沒有自己的主見,什么事情都需要過問父母,這種情況是無法干成大事的。
還有一種是隨著孩子長大,意識到這種情況并不是很好的趨勢的時候,他們就會想盡辦法去改善,比如哪怕學校離家再近也要選擇住校或者更遠的學校就讀,再比如上大學挑選離家很遠很遠的外地,這都是孩子想要擺脫這種依附關系的表現。

因為父母與孩子建立的情感連結與家庭價值觀都將影響其日后品格與習慣的養成。所以在撫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面對獨生子女的時候,家長應該注意避免哪幾點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呢?
第一、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挫折也是成長的養分,父母的過度保護會使孩子過度依賴,并且孩子的忍受挫折度會降低。如果任何事情都幫孩子預先處理,會導致孩子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孩子會認為那都是別人的問題。即便是自己的問題也沒關系,因為有人幫他解決處理。
第二、不要太過約束孩子。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由地去追尋自己好奇的和喜歡的。家長不可能做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也不可能當孩子一輩子的指南針。有些能力是需要家長放手,孩子才會學會的。
第三、不要將自己的夢想凌駕于孩子身上。孩子是孩子,家長是家長。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軌跡,不是家長夢想的延續者,要讓孩子散發出自己的光芒,而不是努力地去擦亮家長的夢想。
第四、不要將百分百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如果這樣不僅對小孩子不好,對父母同樣也不好,因為這樣父母會依賴著小孩,相互無法離開對方,一旦孩子長大了離開家長身邊了或者有了自己的家庭了,父母的失落感會特別強烈,會陷入難以調適的空巢期。

知道了需要避免的幾點,那應該怎么做呢?
第一、除了愛與關懷,還要有明確的規范
獨生子女的父母往往愿意為孩子付出更多疼愛與關懷,但對孩子的愛并非愈多愈好,父母應該敏銳地察覺孩子的需求與感受,并針對具體狀況給予適當的反應。
第二、父母要敏銳地觀察并做出適當的反應
最常見的是許多父母看到孩子因跌倒而大哭便馬上怪罪地板――地板壞壞,害你痛痛!這當然是錯誤的,有問題不能怪罪在物品上,這有可能會養成“都是別人的錯”的觀念。家長應該借助每一個機會去教育引導孩子,這樣孩子各方面才會愈加優秀。
第三、父母不僅要溫柔堅定,更要態度明確
許多年輕父母都知道疼愛孩子但都欠缺了教育的重點――嚴加管教。疼愛孩子除了要溫柔以外,還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一些規范,這是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可做與不可做之分,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更要嚴格地執行規范。無論孩子如何哭鬧,必須讓他了解“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但必須告知原因。
第四、當孩子在父母勸說之后仍舊不改做錯事之后.必須要承受適當后果。一般情況下建議讓孩子面壁思過來取代體罰。因為面壁思過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思考為什么被罰站了,從而讓孩子知道他的錯誤行為,讓他們為不對行為接受適當后果,明白事情的是非對錯.
第五、要讓獨生子女盡早融入團體生活
一般而言,獨生子女平時缺乏社會互動,而幼兒在一歲后就開始對外界環境充滿好奇,父母可以為孩子創造環境和機會讓獨生子女練習社會技巧。

更多育兒經驗或問題,歡迎評論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