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說的整理內容,初期是指孩子自己的物品,如各類玩具、書包內的物品等,后期是指孩子周圍的一切事物。通過整理可以鍛煉出孩子的三大能力——思維能力、判斷力、想象力。
1.思維能力。
很多孩子面對一大堆物品時,他的思維是混亂的,不知道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從哪做起,所以最后就是不做。因此在初期訓練孩子整理收拾能力的時候,一定要一邊引導和指導孩子動手收拾,一邊還得親自動手幫忙收拾。不然孩子收拾幾個玩具或物品后就不愿意做了。因為他會覺得工作量太大,過程太難,沒有信心做完,于是就失去耐心放棄了,即便后面家長如何鼓勵激勵甚至鞭策都沒用了。
當你陪著孩子完成幾次整理后,他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思維能力,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當孩子有了這個思維能力后,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獨立去完成收拾任務,千萬不要覺得孩子收拾的速度慢就去幫助他,這樣會將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獨立思維能力破壞。獨立收拾的初期,可以少收拾一些物品來降低一些難度,以免因難度過大總是收拾不好而出現畏難心理。當他能熟練快速地收拾完玩具或物品后,就可以進行分類整理了。
2.判斷力
孩子初期收拾的物品,通常都是放在一起的,沒有進行分類,或者分類不符合家長的要求。許多家長就會說,孩子不會收拾整理東西。其實,對孩子來說所有玩的東西都是一樣的,當然是收在一起了。即使你給他準備了不同的收納箱,告訴他哪個該放什么東西,他也不一定會按你的要求做。
為什么?
因為那是你的分類判斷標準,孩子卻不一定會認同。舉個例子,你先準備一大堆不同種類的東西,再準備3-5個收納箱,然后分別邀請你的愛人、長輩和孩子(互相都不知情)進行收納整理,你可以看看結果怎樣,再對照自己的收納習慣結果又是什么?所以,不同的人對事物有不同的判斷標準,也就造成了收納整理的結果不同。只要孩子能夠收拾物品,并對收拾好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還能明確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就證明孩子擁有足夠的判斷力。千萬不要以父母的標準來束縛孩子的判斷力,說不定他的判斷標準比你的更適合呢?
3.想象力
當整理不僅限于的玩具、物品,還包括成長過程中的學習、運動、生活、興趣愛好等,同時整理進行得足夠多時,也許孩子的思想會發生重大變化。這可能體現在不滿足于目前的整理方式、收納習慣、擺放空間、學習方法、生活習慣等方面,他或許想按照他大腦中的想法來重新規劃他的空間。我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鼓勵孩子大膽的嘗試這些想法,并盡可能的幫助他完成。
如果上述的內容達成,這對孩子來說已經是運用大腦的想象力來實現自己需求的表現了。大腦想象力在實際場景中應用得越多越成功,就會激發出更多的想象力,進而進入良性循環,會使自己展現出強大的創造力。當孩子擁有強大的創造力時,他的整個人生將受益無窮。
總之,越早培養孩子的整理能力,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就越強,成長空間也就越大。我們做父母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減少固有思維對孩子的干擾,幫助他們建立起屬于他們自己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