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的孩子從本身找出來的長處不再能滿足自己了,而是需要用別人的長處來自我裝飾,具有榮譽感和競爭心理。這個時期兒童的主要興趣又從自我轉向外界事物,這主要是緣于兒童交往的擴大、學校教育的影響和智力的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對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主觀、片面、孤立的了,而是形成了客觀的、聯系的認識體系。9歲孩子的任務就不再是適應學校生活,而是在學習能力上要求更高,在學習任務上難度明顯加大。
那么,如何正確教育與陪伴9歲左右的孩子呢?以下是我的建議:
一、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孩子。
現在,中國的應試教育令孩子的壓力非常大,家長要科學地管理孩子的學習,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方法、習慣、信心勝過一時的成績。家長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把目光放遠放寬,不斤斤計較于眼前的成績,更應該把學習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把學習貫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遵循每個年齡階段的特征,重視他們的學習過程,要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幫助和引導孩子。千萬別進門就是學習,出口就是成績,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逆反心理。學會少嘮叨,多傾聽,多聽孩子講述學校的事,少些批評,多些指導和共鳴。這樣,親子關系才能夠越來越和諧,孩子才肯聽進我們的建議。
二、給予孩子最具體的學習幫助。
每個人都想上進,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好的學習成績,相信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很多孩子為什么學習會出現問題,我想總脫離不了幾種情況: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習慣不好、聽課效率不高等。所以,與其一天到晚嘮叨學習、成績,倒不如把這個時間與精力用于對孩子進行具體的學習方法指導,如:引誘孩子喜愛學習,引誘孩子看大量有益的課外書,指導孩子如何提高聽課效率,如何解答問題,如何復習,考試時要注意哪些問題等,并一以貫之地幫助他學習與積累。
三、不要憑自己的想法額外布置作業給孩子做。
學校里,老師們已根據需要布置作業給孩子做了,孩子能夠很快速地完成,就說明他們的聽課效率高,已很好地掌握了當天的知識。這時候,如果家長再額外地布置作業給孩子做,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以后做作業的時候,就會采取磨洋工的方法來逃避那些額外的作業。當然如果孩子自己愿意多學多做,那自然是好,否則的話,大可不必如此,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反感你的行為,更討厭學習,還會影響了你的親子關系,是得不償失的事。要知道欲速則不達,不能強迫孩子學習,更別對孩子學習逼得太緊,孩子會焦躁,不耐煩,潛意識里產生反抗情緒。倒不如利用這些時間多讓孩子看他喜歡的課外書、做他喜愛的事,多帶孩子去博物館、動物園、圖書館等地方,不斷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首先要愛學習,求知欲強,不斷進行學習活動,為孩子對知識保持興趣做出榜樣。
四、充分地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萬不能因為家長自己的喜愛去強求孩子去學習。最高明的方法是:引誘孩子們把廣泛的興趣中的積極因素遷移到學習上來。當孩子對功課以外的事物產生興趣時,一味的阻撓是不明智的,最好的辦法是采用興趣遷移,將孩子對體育,文藝,收藏等方面的興趣因勢利導遷移到學習上來。而且只要是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長的興趣愛好都應該是家長們要加以鼓勵去做的。只有興趣愛好廣泛的孩子,才是一個陽光、積極的孩子不是嗎?不要把目光一天到晚都盯著孩子的學習,只有看到他們在學習課內知識,才是學習。要知道沒有課外知識的補充,課內知識的學習也是走不遠的。而孩子沒有體育,文藝,閱讀等方面的興趣愛好,那不是成了讀死書的書呆子了嗎?這樣的孩子是你們所樂于看到的嗎?
五、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就事論事。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們要心平氣和地告訴他這個錯誤的后果是什么,嚴重性在哪里,這就足夠了。千萬別孩子犯了一點錯誤之后,就放大了孩子缺點,嘮叨個不停,給他一種在你心目中他一無是處的感覺。這樣的做法是嚴重地影響了親子關系。要知道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錯誤,我們要以一顆寬容之心去面對孩子所犯的錯誤,誰也是在不斷地犯錯與改錯中,才能真正成長起來不是嗎?
六、任何情況下,不要打罵孩子。
如果你無法從道理上說服他,只能說明你的道理有不夠完備之處;如果你的話,他都不聽,只能說明你的教育與引導一定有不到位的地方,或者說已不適應他目前的狀況了。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僅沒有進行自我反思與學習,反而采取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更錯誤教育方式方法,而對一個無法脫離你監管、無能力反抗你的孩子進行打罵,用武力來解決,結果只能是他在心中越來越不服氣,并沒有從中得到絲毫的改變,反而因為你的打罵損害了他心目中父母的形象,從而更叛逆,更聽不進你的話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家長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以平和之心去面對孩子。有時候,道理孩子是懂的,就是無法克制住自己,我們的寬容反而更有利于讓他們明白事理,從而去改變。而且有的問題,我們家長也不要過份去焦慮,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他們見識的加深,會越來越成熟起來的。比如翔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特別極端,也很愛說大話(擴大化講小事情),有時還撒謊,但現在的他,這些小毛病已不知不覺地遠離了他
八、任何時間,家長都要相信孩子,要有一顆靜待花開的心。
莊稼的收成是需要土壤的滋養、雨露的滋潤、辛勤的養護等,而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得到來自家庭的正確陪伴與引導、老師們的耐心教育、社會環境給予的正確影響等。很多外部的成長環境,比如所遇到的老師、復雜的社會環境等,這些不是我等的力量可以左右與改變的。可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個時期,給予孩子更多的寬容、理解、愛,讓他們知道,不管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是愛著他們,心是與他們緊緊相聯在一起的。春天種下的莊稼,要等到秋天才能夠收成,也才能夠知道收成得怎樣。那么,在孩子還在小學、初中、高中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一次、二次的成績退步,或是一年、二年的狀態不如意,就可以斷定他們的整個五、六十年的未來怎樣嗎?不管是在孩子學習遇到問題或是成長中犯了什么錯誤,我們家長應該做的不是責怪、失望、焦慮、恐慌、打罵,而是靜下心、耐下心來與孩子一起面對,找到最適合、最好的解決辦法,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到孩子。做到真正的接納孩子,喜愛孩子,相信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花開的時候。其時每個孩子都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禮物,都有屬于他們獨有的人生。我們家長應該要愛惜、愛護這個禮物,而不是一直在給他壓力,一定要他達到怎樣的狀態,一定要達到什么成就。只要他不做違紀亂法的事,身心健康、自立地活在這個社會上,他的人生就是成功的,我們的教育也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