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名師講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全文一共1339字,閱讀大約需4分鐘。
作者 | 名師講學習方法
英國知名作家薩克雷曾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習慣在人一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孩子學習的習慣,也不僅僅只影響學生當下的成績,對今后他們的一生的學習、包括工作后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至于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里有一位從教40多年的老師教師總結的5點經驗,需要老師家長們清楚的5句話。
01 好的習慣要從小抓起,越早越好
中國古代有句話說,“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于特別教育來幫助他建立完善。
因為學生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容易鞏固;而不良的學習習慣,也易于被糾正。否則,如果放任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固定形,則其還容易侵蝕良好習慣的鞏固。很多人認為,小孩子不懂規矩、隨性沒有關系,等到了高年級自然會改變;但是到了后來,就往往會出現改了又犯、犯了又改,想要變好卻無力改變的情況。
02 好的習慣是逐步漸進,慢慢養成的
正如孩子的成長過程一樣,好的習慣絕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同時也不是能一下子就養成很多的。培養好的習慣,需要懂得循序漸進,逐步發展——要有一種從簡單到復雜、從容易到困難的過程。
比如,學生想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那么就應該從每天讀一篇文章、2-3頁書開始,而是不一上來就是每天要堅持讀50頁書——這樣的習慣,你是堅持不下去,也養成不好的。
03 做好習慣就要嚴格要求,有意識重復
好習慣的養成,一定要通過足夠長時間的實踐、重復的積累。但是低年級的孩子,普遍自制力較差,良好的習慣容易產生,也容易消退;所以這個時候,外部環境的約束,一定的規矩和紀律,對孩子好的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
校有校規,家也要有家規;制定了規矩,就要嚴格按照規矩去一天天執行,在大量的重復之后,習慣才能夠得以養成。不能是在學校里學習嚴格執行,到了家中就懶散無視,這樣壞了規矩,也會壞了習慣。
04 長輩要懂得樹立榜樣,學習源自于模仿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其實是在家長、教師的要求下,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所以,引導孩子如何去向優秀的同學看齊,去設身處地去為孩子設定一個可以學習榜樣,對孩子好的習慣的養成,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這樣的辦法,不僅對低年級的孩子有用,對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我們設立的榜樣,不僅可以是學習優秀的同學,還可以是老師家長自身,包括甚至一些書籍中的名人故事,也能對孩子起到一個好的啟發作用。
05 學習生活的好習慣要協調發展,共同養成
除了學習習慣之外,我們還一定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勞動習慣、衛生習慣等生活上的好習慣,用宣傳的口號說,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習慣,他們之前其實也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
好的衛生、作息習慣,能夠為高效率的學習創造出好的基礎條件;就像一個在平常生活中粗心大意、不認真慣了的孩子,想要在學習中培養認真細心的習慣,也是很困難的。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決不能單槍匹馬地作戰,要結合到日常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