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問:“你不是說孩子以后吃飯不能看書。看書是好事,為什么不讓呢?”
我按昨天跟孩子講的,大致跟姥姥姥爺說了說:“你們知道孩子為什么要邊吃飯邊看書嗎?孩子說因為吃飯很無聊,眼睛沒地方看,忍不住想看書。但是人這一生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吃飯、睡覺、拉屎。孩子現在忍不住吃飯看書,以后就忍不住不停的玩游戲,忍不住熬夜。多少人都是這樣搞垮了身體,年紀輕輕就猝死了。”
姥姥姥爺安靜的聽著。
我說:“忍不住就學會忍住,要把最重要的事做好。我這樣說,孩子是聽懂了的。”
姥姥認同我的觀點,說:“可是吃飯就沒時間看書了,姥爺都要我喂孩子吃。她每天早上都是邊喂邊看書,看完書去上廁所、彈琴、下跳棋、玩游戲。”
我說:“都多大了還喂飯?她一早上可以做這么多事情,所以她不是沒時間看書,只是自己不懂安排。”
姥爺說:“你不知道她吃飯有多難,我看著都著急,還是喂飯快,方便。”
我打開手機的鬧鐘給他們看說:“我教你們一個方法,這是我每天早上設的鬧鐘。6:40起床鈴,6:45鈴響了她應該已經穿好衣服上完廁所站在洗臉池前刷牙了,6:55這時她已經洗漱完,做完了早操,早讀完,去跟爸爸說話了,7:05是我們下樓的時間。鬧鐘設好,到時間了鈴響,提醒她一下,6:45了啊,這樣就可以了。孩子是有時間觀念的,我也會跟她說的。”
姥姥說:“這個方法很好,我們也試試。那你要跟她說好到哪個時間要怎么樣。不然就沒時間看書了。”
我說:“我們家長要抓住主要矛盾,吃飯是主要矛盾,吃完飯就能看書了,能不能看書要看她自己。”
姥爺說:“我還是覺得喂飯方便。”
我說:“做人不能只圖方便省事。我跟孩子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要知道什么事是該做的就要做好,不該做的事不做。你們把她該做的事情做了,承擔了她本該承擔的責任,那她該干什么呢?”
姥爺默默的走開了。我知道我沒能破解他認為的“方便快捷”。
姥姥卻興奮的掰著手指頭邊數邊說:“你們早上只有25分鐘卻能做這么多事,說明時間是夠用的。你給她安排安排,讓她能自己吃飯,還能看書、上廁所、彈琴、下棋、玩游戲。”
我哭笑不得的說:“你安排這么多事,事情越多越容易慌亂。要先抓主要矛盾,吃飯和上廁所,其他的讓她自己安排。”
姥姥說:“好,那安排時間的時候,彈琴一定給她安排5分鐘,每天還是要彈一下的。”
我說:“不能按時間規定項目,太苛刻完成不了。要按項目來規定時間,還要留一定的余地以防突發情況。比如幾點之前吃完飯、上完廁所,剩下的時間除彈琴外,都由她自己安排。”姥姥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