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的重要性(小朋友堅持做家務的好處)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和指導。在孩子的一生中,一些童年期的習慣將會伴隨孩子的終生。對于做家務這件事情,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沒有必要做家務,做家務只會耽誤孩子的學習;另外一部分家長認為,做家務也是孩子行為習慣和品行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jīng)驗總結(jié),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不做家務的孩子,越長大越倒退
那些不做家務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長“過度的”寵愛中成長的。這類家長將所有的家務攬在自己的身上,從不讓孩子動手做家務。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將重心全部放在學習上,學習才有競爭力,將來才能成為有出息、有能力的人。但是家長卻忽視了“過度的”寵愛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出現(xiàn)“逆齡”倒退的現(xiàn)象。曾經(jīng)一個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在宿舍不會洗衣服和自己的貼身衣服,只好把自己的媽媽叫到寢室?guī)妥约合矗瑓s受到同寢室友的鄙夷和嘲笑,于是在他的媽媽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子,可是他依舊生活無法自理,變成了高智商“巨嬰”。
我一直覺得,做家務是孩子能力培養(yǎng)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門必修課。那么,做家務對孩子的好處有哪些呢?
做家務對孩子的好處不止一點點
- 會做家務的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更強。
做家務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但是連家務都做不好的人,就無法生活。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單親媽媽要外出辦事,但是她害怕這個從沒有做過家務且的孩子餓著,于是就將一塊很大的餅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并叮囑孩子餓的時候就吃脖子眼前的大餅,過了兩天,單親媽媽回到家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餓死了,因為這個孩子只吃眼前的餅,眼前的餅吃完了卻不知道轉(zhuǎn)過來吃。所以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能明白生活的道理,獨立生活的能力更強。
- 會做家務的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更強
做家務暗藏大大的學問。做家務的過程就是孩子和家里的“家具”打交道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得孩子的思維能時刻保持活躍的狀態(tài),當他們在做家務時,頭腦中閃現(xiàn)出一些創(chuàng)新的想法就會第一時間記錄在小本子上,然后去驗證和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因為會家務的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強。
- 會做家務的孩子,情商一般會更高
每天清晨當我們都還在熟睡的時候,媽媽已經(jīng)起床,為我們做了早餐,做好了所有的家務。但是當角色互換,爸爸媽媽在床上睡覺,在廚房忙著做早餐的是孩子,又會是一個怎么樣的場景呢?有這樣一個女孩,年僅5歲,每天六點就要起床,又是做飯又是做家務,是什么改變了這個女孩呢?因為在媽媽的教育和影響下,女孩養(yǎng)成了早起和做家務的習慣。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懂得體諒、照顧家人,那么將來當他走向社會也會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所以他們的情商往往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高。
會做家務的孩子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距顯而易見,那么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應該如何根據(jù)孩子的年齡階段,培養(yǎng)孩子的做家務的能力呢?
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的能力,這幾個年齡階段很重要
- 2歲的孩子能做的家務
孩子一般會遵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的大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孩子在一歲以后走路越來越穩(wěn),這個時候給孩子安排的家務難度系數(shù)不能太大,這個時候讓孩子幫忙拿爸爸媽媽的拖鞋或者比較輕的物體。
- 3-4歲的寶寶能做的家務
3歲左右的大部分的孩子智力會迎來一個智力發(fā)展的“高峰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慢慢覺醒,叛逆期也即將來臨,這個時候家長采用命令式讓孩子做家務,孩子會非常的抵觸,所以家長需要用游戲的方式,比如用比賽的形式將散落在地上的玩具整理到規(guī)定的位置上就會獲得獎勵,或者和孩子一起比賽看誰能剛洗好的被單疊得又快又整齊。
- 5-7歲的孩子能做的家務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做的家務越來越多,孩子可以獨立整理自己的房間,孩子能收拾餐桌上吃完的碗筷,還能洗碗、掃地、洗衣服。
相信全天下所有的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孩子的方式不同,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同,就拿做家務這件事情來說,越是舍得孩子做家務的家長,孩子將來的成長也會越來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