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分離焦慮癥,是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后,在一個相對長的假期就開始了。我們可以告訴自己孩子的家長,開學的這段時間,不要讓孩子覺得在學校里有不開心的事情,可以請這個老師到家里和孩子溝通,直到吐露孩子的情緒。
這個時間,在家長眼里,這是正常的,孩子不想去學校也正常,只要稍微緩解一下壓力即可。但是,家長要知道,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在學校受到了其他同學的欺負,或者是孩子在學校過得不開心,所以才會不想去上學。
為什么孩子在假期會出現這種情況?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假期綜合癥,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貪玩,對學習不感興趣。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往往和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關,孩子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在玩的過程中,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無聊的心理,覺得上學沒意思,因此,孩子很容易出現不愛上學的情況,對學習不感興趣,這種消極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孩子在假期里,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孩子在假期里,除了學習,沒有生活的豐富,對于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也模糊不清,但是每天過著充實的生活,對于校園生活就不會感到厭倦,就如同龍場大戰中的參謀兵布娃娃一樣,沒有生活目標,學習缺乏動力。
但是到了大學,生活的擴大了,生活的豐富多彩,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同的目標,而孩子們選擇的目標也會隨著層次不同而不同,有的孩子學習很輕松,有的孩子學習比較吃力。
那么當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的時候,就會選擇游戲作為消遣的方式,這時候,如果家長不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就會陷入游戲中,慢慢地深陷其中。
因此,作為家長要關愛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如何讓孩子不再沉迷游戲?
1.多陪伴孩子
孩子沉迷游戲,是因為父母陪伴孩子太少了,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也就會沉迷游戲,為了避免孩子游戲中“假想敵”,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游戲,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更加主動。
2.多鼓勵孩子
有時候家長總是沒有耐心,動不動就責罵孩子,那么孩子的心理就會變得越來越差,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種狀態,性格也會越來越內向,不愿意和別人交流。
因為他總是被責罵,得不到認同,沒有人鼓勵,他也會變得越來越內向,如果孩子在游戲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那么他就會越來越開朗,社交圈子也會越來越大,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被別人指責,自尊心也會得到增強。
3.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想法,我們不要過多的干涉他們,在給他們選擇的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的想法,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有一定的自由,不要因為孩子的想法不好就全盤否認。
總結: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現在仍然適用,但是要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采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用“打”來教育孩子。孩子是需要愛的,也是需要尊重的,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不要過于“動怒”,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認識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錯誤行為出現,再去找到應對方法。
第三,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
身教重于言教,“孔子的教育方式”值得每個父母借鑒,當我們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孩子自然而然會有樣學樣,用手機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手機不離手,對于父母的教育方式無動于衷,那么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要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父母就要做好表率,在孩子面前不要抱著手機,更不要沉迷于手機。
你在業余時間多看書,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地學習,并且認為閱讀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如果父母在業余時間喜歡看書,孩子也會有樣學樣;你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也會心無旁騖,不會想著玩手機,不會想著要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