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淘氣不聽話,家長束手無策,如果父母沒有很好的教育方法,可能導致孩子變得越發叛逆。
萱爸有個朋友的孩子今年5歲,我的朋友很頭疼,當時正值青春期,突然發現孩子特別淘氣,不聽話,而且脾氣也很大,有時候甚至非常不聽話。
但是仔細想想,孩子真的沒有不聽話的時候嗎?很多時候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錯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面對孩子的調皮不聽話,家長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或小學讀書的時候,也是處于一個“可塑階段”,所以,就會給幼兒園,小學老師,家長,同學,以及所有人,臉上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表情,時而嚴肅時而開心,但是時而開心時而開心,這種情緒會一直伴隨孩子的整個成長歷程。
01
為什么會出現“可塑階段”?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會習慣性地認為孩子小時候的調皮、叛逆是正常的,以為孩子長大以后懂事了,就會和自己的教育觀念發生碰撞。
可是,我們的認知卻是在長大后的叛逆,特別是孩子在2歲后,他們會進入“可塑期”。
這時候,如果孩子的行為模式發生變化,我們就會覺得孩子是“不聽話”“調皮”,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如果表現出來的情緒變化,就會影響到孩子在行為模式中,有自己的思考,會出現一些對他人認知的偏見,甚至會判定為“壞孩子”。
特別是小時候被夸獎包圍的孩子,在進入叛逆期,這種行為會更明顯,尤其是一些被父母、長輩溺愛的孩子,一旦進入叛逆期,那可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摒棄以往的“為你好”的教育觀念,接受孩子已經長大,并且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同時,對于小時候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謹記這兩點。
第一,孩子之所以不聽話,可能是因為“叛逆期”到來的時候,孩子需要大人的管制,孩子渴望大人能夠掌控自己。因此,對于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們要及時做好溝通,引導孩子正確發泄不良情緒,避免孩子在叛逆期中越陷越深。
第二,孩子上大學后,如果自己的獨立意識發展強烈,會突然想要獨立生活,不愿意再被家長“照顧”,那么就需要家長在孩子青春期開始要給孩子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對社會性產生好奇,家長的引導很重要。只有在孩子步入社會以后,懂得適當的獨立生存技能的孩子才會有較好的獨立生存能力,在對孩子的生活教育上,也能夠有比較合理的處理方式。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不愿意與父母溝通,多數都是因為處于叛逆期的原因。家長一味的打壓,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的叛逆,不想和父母溝通,還可能導致孩子更加的自暴自棄。
那么,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呢?
原因一、孩子沒有聽父母的話
很多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然而,孩子并不知道,父母說這樣的話,只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甚至會更加的逆反。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并不是因為,有些父母沒有做到和孩子共情。
孩子年齡小,無法理解父母,只是因為他們在表達的過程中,遭受了不恰當的方式和語氣。
比如,當孩子說“我不想去上學了”,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孩子不想去的理由,而不是先入為主的把孩子定義為不想上學,以后才不想上學。
還有一些孩子,他們有比較簡單的拒絕信息,如果他們的要求是合理的,可以明確的拒絕,但不可以委屈的在父母面前,沒有安全感的表達出來。
比如,當孩子不想上興趣班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不喜歡就不學吧,無論如何現在也不能放棄,做個快樂的普通人,珍惜現在的時光,努力學習,多積累知識。
如果孩子表達了不想上興趣班的想法,我們也可以說,“有什么想不想上,我們一起努力吧”,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而不是抱怨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