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懂教育的家庭,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通常有一對不懂教育的父母。下面這個12條家庭教育建議,家長們可以參考一下。

1.教育是公平的。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付出的越多,教育越理性、越科學,越講究方法,孩子大的時候你付出的就會越少,你將越省心、越能享受教育的成就感。反之,你就會越來越累,操不完的心。
2.堅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條真理。
對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學的計劃、正確的引導、理性的方法,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習慣、處事方式、思維方式、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將帶有你們的影子,因為孩子小時候學習的重要方式是無意識或有意識的模仿。
3.父母不要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
不要忽視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否則孩子長大后帶來的煩惱會更多,你會遇到更多的愁苦、惱怒和無奈。
4.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過時,更不能無緣無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傾瀉到孩子身上,否則你的暴力傾向會在孩子身上發揚光大。

5.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隨意挫傷孩子的人格和尊嚴。
孩子越小,你的話越有可信度,他們會自覺不自覺的記住你說的話。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不要隨意挫傷孩子的人格和尊嚴。否則你的孩子將失去自信和活力、應對未來挫折的勇氣和許多成功的機會,甚至產生心理障礙。
6.千萬不要過分一味遷就孩子,溺愛孩子。
不要認為孩子小時候我對他好,他長大后就會對我好,這是極大錯誤。因為你過分溺愛孩子,孩子會形成這樣的觀念: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將缺乏感恩之心。長大后,你一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開始了。
7.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在專注工作的時候,家長不要隨意地去打擾孩子,否則孩子上學后將面臨專注力缺失的問題。

8.抓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時段。
第一、三歲以前。這是孩子語言、思維、行為方式、是非觀念形成的關鍵期。
第二、小學一二年級。這是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和自我意識養成的關鍵期。
第三、青春期。這個時段,孩子的變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導不好,很容易在這一時段變得讓你手足無措,孩子會很叛逆,甚至變壞。
9.永遠不要把孩子當孩子。
善于和孩子平等交流,善于傾聽孩子的意見和觀點,尊重孩子的看法,遇到困難才會愿意與你協商,親子關系才會和諧。創造和諧、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圍。
10.永遠不要把孩子看的一無是處。
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個閃光點也許就是他將來成功的密鑰。做為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多表揚,肯定孩子,讓孩子樹立自信心。

大家好,我是欣桐,熱愛教育事業,專注家庭教育,守護兒童成長,點亮父母前行的燈,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