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家長怎么和老師說,老師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是否會有所幫助。
家校共育的路上,老師和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老師的角色,其中,家長是主要責任人。
第一,老師要尊重家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作為家長,要尊重老師,家長可以選擇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比如說孩子不做作業,那么可以罰孩子去寫;
第二,不要把老師當成懲罰孩子的神,可以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一起解決問題;
第三,教師會有一些懲罰孩子的小懲罰。
如果不是因為教師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沒有作出及時的反應,而是選擇了“體罰”,那么所有的懲罰都是無效的。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教師朋友,她講了這樣一個案例:
有個小學老師,她有一個學生,總是喜歡打她的孩子。
這個孩子不僅自己打她的孩子,還揚言“讓老師給你道個歉”。
在她的心里,這是一個男孩子,只要一犯錯就會受到懲罰。
所以,這個孩子在學校也會被同學欺負,老師給他的印象也不好。
孩子說了實話,這個老師很生氣,也很無奈,她想要教育孩子,但是她沒有時間給孩子解釋說明為什么要打架,而是當著全班的面,狠狠地狠狠地打了那個孩子一巴掌。
這樣的懲罰具體有什么后果呢?
第一,會讓孩子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因為他們害怕別人會打自己。
她被打的時候,心里有想要逃走的想法,媽媽卻絲毫沒有勸阻,在她的心里便形成了一個想法,要報復媽媽,這樣她才會去報復別人,要讓自己變好。
但是實際上,她在這個過程中卻犯了一個非常錯誤的錯誤。
那就是因為媽媽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沒有及時制止,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導致孩子受到傷害。
第二,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責任感。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母親宋倩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容不得英子一言堂,甚至連孩子的意見都是母親的意見。
因為她生怕孩子掉隊,什么都要管,生怕孩子受委屈。
而當英子看到媽媽整天只知道逼迫自己學習時,她選擇了反抗。
當英子得知自己的夢想是做一名宇航員時,她選擇了跳海。
而宋倩并不認同她的想法,總是以一種命令的方式來壓制英子,讓她不能做自己。
英子表面上看起來懂事獨立,實際上卻對宋倩的控制欲非常不滿,以至于要跳海自殺。
當孩子的想法跟父母的設想不一致時,家長認為孩子就是不聽話,甚至會用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孩子,認為自己是對的。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開始反抗,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的想法就是錯的,然后就會變得叛逆,根本不愿意聽父母的話。
父母的控制欲是造成孩子叛逆的一個重要因素,影響孩子的行為和習慣。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出現叛逆的行為和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是相適應的,叛逆的行為就是孩子由于外界壓力太大而產生的行為。
要想孩子不叛逆,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2. 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做
曾經有一個家長向我抱怨說:孩子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是我在安排,孩子根本沒有被尊重過,完全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小歡喜》中,喬英子在媽媽無時無刻的監視中,患上了抑郁癥,差點跳海自殺。
宋倩對英子總是控制,事無巨細,卻又過于控制孩子,孩子像是透明的瓶子里的水,看著容不下沙子,只能不斷地跌跌,最后不得不走上絕路。
4. 父母自身不成熟
中國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認識自己,不承認自己的價值。
這種不成熟的表現體現在很多孩子身上,他們對自己的行為、需求、目標沒有明確,所以總是盲目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自負。
很多家長在生活中總是因為孩子的表現而陷入一種迷茫,一方面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被別人看好,一旦孩子有了自負的表現,家長就會想盡辦法阻止孩子,或者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說“不”,或者用各種各樣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不僅會讓孩子陷入對自己的自我認知的誤區,還會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說話,比如“我是你爸/你是孩子,你就要聽我的”、“我是你的媽媽/你就要聽我的”等等,這種命令式的話語給孩子的感覺是命令式的,孩子覺得不被尊重,從而不愿意聽從家長的建議。
3、對孩子進行暴力溝通
如果孩子不聽話,家長不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只會用命令式的方式去解決,這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首先是會使得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孩子會對自己沒有自信,覺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從而導致孩子會產生對自己的懷疑,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