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不聽話遭寶媽揍
不聽話本身并不可怕,關鍵是家長掌握了正確、科學的方式,并且采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有關寶寶不聽話的科學研究中,
有近八成的媽媽選擇采取“有效揍”方式。
比如,當寶寶不愿配合喂奶、不按時吃飯、總是生病、不聽指令,父母會用“不聽話”、“不配合”等字眼辱罵寶寶。
如果家長對不聽話的寶寶大打出手,會給孩子造成負面暗示,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不服氣的心理,導致下次發生相同的事情,孩子更加退縮、不敢嘗試,這樣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多、過細,時間久了,會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嚴重的會使孩子不愿意聽父母的話,甚至形成一種“你為什么都要聽你的話”的錯誤觀念。
所以,父母要改變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因為孩子的每次表現,都因為孩子的自我否定而感到恐懼怕。多鼓勵孩子,不批評孩子,不苛求孩子,幫助孩子一起成長。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1、首先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維護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原則。
因為自尊心是一個人自我保護性的心理特性,它在教育中舉足輕重,它既可以簡單到不會表現出來,但是也可以表現出來。
父母要鼓勵孩子,只有自信的孩子,才會有全面的發展。
比如,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的任何問題都和父母的行為有關,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在于成績,還要有豐富的生活。
孩子的人格,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的,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他們的人生閱歷也會更加豐富,就更加不需要父母的高知。
《少年說》中,女孩的委屈直白、直白、扎心,可謂一針見血,發人深省。
讀懂孩子的心,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習的功課。
身為父母,在看到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一定要先學會保護孩子,告訴孩子“要自己去解決問題”。
《少年說》里有這樣一個男孩,喜歡被欺負。
媽媽卻只是讓他忍著,并告誡孩子:
不能打回去,否則打得更慘。
但這件事情真的能解決嗎?
媽媽說,可以。
兒子在學校被同學打,媽媽看到孩子被打,問兒子你知道爸爸打你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兒子說:我害怕,我不想告訴爸爸。
媽媽說,打回去,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再問:你擔心爸爸會打你,還是沒有打回去呢?
兒子說:不擔心。
媽媽說:無論遇到什么事情,爸爸媽媽都會保護你。
兒子說,不管是在學校被同學欺負還是被老師打,媽媽都會站在孩子身邊。
這里我要特別感謝孩子的爸爸,因為他知道孩子和爸爸一樣不開心,所以他陪著孩子一起笑。
爸爸的改變,讓孩子無比開心,孩子從此以后,他的成績不再是倒數第一,不再是倒數第一,甚至他和同學們都相處得非常好。
孩子想到爸爸的笑臉,感受到溫暖,也愿意去好好學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犯錯誤是正常的事情,父母不要把它看成是天大的事情,每次批評都要有耐心,不要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簽。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理解。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是有原因的,而父母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就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家長自身的問題,而不是孩子身上的問題。
因此,教育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