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亂管孩子要管就管這7條(千萬不要管孩子)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歷年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大家所關注,《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塵埃落定,更是讓我們直面教育,不斷更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會有讓我們頭疼的時候,我們真的會管孩子嗎?今天,我們從以下七個方面來聊一聊,管孩子究竟是管孩子的哪些方面。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一、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這是習慣。
一個真正優秀的孩子不一定是情商高,但一定有好習慣。時間是稀缺的資源,優秀的人一定會遵守時間,同時會整理,將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因為整理可以鍛煉孩子的秩序感和專注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引導孩子將玩具、書籍用完后及時歸位,久而久之,你不用提醒孩子,他們也會自覺地將物品歸位。
二、不能打斷別人說話,這是尊重。
隨意打斷別人說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很不尊重別人,長大后的孩子容易內心浮躁,靜不下心,還有可能成為一個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夠體恤他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也就是很難給對方提供情緒價值,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有耐心,傾聽他人,培養平和而又堅韌的心智。
三、不能說臟話,這是素質。
說臟話是很不文明的行為,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說臟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也許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么意思,卻會出口成章,這與家庭的教育和環境有著必然聯系,沒有人愿意和愛說臟話的人做朋友,孩子也會脫離群體,易孤僻,性格怪異。
四、遇到長輩先打招呼,這是禮儀。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也說明了禮儀對我們的影響。在路上遇到長輩的時候,要主動過去打招呼,一是體現自身素養,二是有禮貌的孩子也會受到他人的喜愛。
五、為自己的過錯道歉,這是擔當。
首先,孩子尚小,不一定能分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家長要引導孩子明辨是非。其次。如果確實是孩子錯了,那家長應該有耐心地告訴孩子哪里錯了,為什么錯了。認錯需要一定的勇氣,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安全感,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改正就是好孩子。勇于承認錯誤,這是擔當。孩子犯錯誤其實是很好的教育時機,不要一味譴責孩子。
六、至少有一樣體育愛好,這是健康。
健康是我們生活和學習的物質保障,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和能力,不僅能強身健體,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同時還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愛運動的孩子渾身都散發著光芒,愛運動的孩子長得更高,更聰明,學習效率更好,心態更好,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益處多多。
七、別人的東西不亂拿,這是教養。
孩子有時候比較喜歡同伴的玩具,會忍不住帶回家,家長會怎樣教育孩子,是指責孩子偷東西嗎還是覺得孩子拿一件小物品沒有關系?這兩種都是不對的,我們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私自帶回家的,引導孩子區分開自己和他人的概念。其次,商量解決的辦法,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后,告訴孩子,別人的物品必須歸還。
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要成就什么樣的孩子,家長,你們知道要怎么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