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喜歡老師的表現(初三孩子討厭老師該怎么解決)
寫在前面
同事的兒子剛上初一,這段時間一直在辦公室對自己兒子的行為叫苦不迭,我們經常笑她:來自親媽的吐槽最為致命。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但是在這個吐槽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對孩子學習的吐槽并不多,最多的是對行為習慣的吐槽,大致總結起來,就是孩子上了初中,更注重自己的個人形象,時刻都在耍帥,但是這種耍帥老師和大多學生是不能接受。
初中正處于青春期的萌發階段,三觀未完全形成,孩子出現一些奇怪的行為確實很正常,但是有些行為讓家長和老師感到無奈又討厭。
這些行為讓人無奈又討厭
第一 故意和家長老師作對
有些男孩子認為與眾不同就是帥,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地得到別人的關注,有一類就是愛和老師故意作對,上課喜歡起老師的哄。潛意識里面認為挑戰權威就是酷。
尤其是有些孩子和老師作對完以后,只要有同學表示贊同時,那個得意勁就別提了,可以說是滿面風光,覺得自己帥得不行。
除了學習上外,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只要是家長說的話,不管對錯,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回懟,表現出不耐煩的舉動。
孩子做出這些舉動也許是為了向父母老師宣誓,我已經是成人了,我已經長大了。
殊不知這些行為在老師和家長眼中就是幼稚。
第二 越來越在乎外表
到了初中,很多家長也會陷入一個困局,很多孩子越來越在乎外在的打扮。
就算是學校要求統一穿校服的情況下,孩子依然會在書包、鞋子甚至是手表上對家長提出要求,互相攀比。同事就曾經吐槽過她的兒子,喜歡的鞋子是必須天天要穿的,就算洗了沒干也要在家連夜用吹風吹干,不愿意換另外一雙鞋去學校。
愛美無可厚非,但是有的表現太過了,比如在違反校規的情況下染頭發、打耳洞等等。家長和老師苦口婆心,孩子就是無動于衷,甚至認為家長和老師老土。
也許就是所謂的青春叛逆期,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個性,但是家長一旦碰上,確實是無可奈何的。
第三 早戀讓家長防不勝防
初中階段,讓家長和老師倍感無力的還有的早戀。在早戀的問題上,大多父母還是反對的,原因非常簡單,初中階段孩子的年齡偏小,分不清事情的主次,戀愛容易出現極端,很容易出現耽誤學習的情況。
初中正好面臨的是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嶺,那就是中考。家長是容不得孩子在這個時候被任何別的事情分心的。
早戀不是錯誤,但是沒有一個家長敢讓自己的孩子早戀,因為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家長和孩子無法能承受得起的。
叛逆、在乎外在、早戀這些問題是很多家長和老師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雖然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初中前,就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真正碰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依然是迷茫無可奈何。
家長如何處理這些行為
這些表現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畢業后教中職的幾年,這些現象每天都可以看,初中正學生正好處于叛逆期,發現這些問題后,家長和老師首先要做到自己不慌,有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叛逆期時,表現得過于急躁,好像天要塌下來,這絕對是不明智的做法。
第一 堵不如疏
出現這些行為時,家長不要想著去堵,直接硬抗,反而會讓孩子更叛逆。還不如靜下來心來,在言語上多溝通,這個溝通一定要理性,結合身邊的實際告訴孩子有可能出現的后果。
適當地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給孩子獨處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想明白。
在這些事情上,感覺家長和老師越是嚴格管理,越是容易激起孩子的斗志。
第二 少說多做,平常心去看待
家長在發現孩子這些行為時,盡量少嘮叨,但是在行動上還是要給孩子一些暗示。比如積極地和學校老師溝通,在學生的著裝上,不符合校規的堅決不買等等,這些行動至少表明了家長的態度。
同時家長在心態上放輕松,這些行為就是正常的行為,家長不必顯得過于緊張。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雖然讓家長無可奈何,但是這就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