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家長,自然對孩子教育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而如何養出聰明孩子?小編認為需要培養孩子4個思維習慣,即觀察、整體、聯系、創新。
1、觀察
經常看偵探小說的朋友,就很清楚。聰明的人都很擅長觀察,觀察常人容易忽視的點,甚至沒發覺到的點,從而找到破案的關鍵線索。
因而教孩子學會細致觀察,就會比別人更快、更準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減少思考錯方向、走錯路的機率。
觀察,不僅限于細節之處,也可以是人的行為表情、物的特征趨勢、事物的變化規律,以及相關事物的微小變動等。而這一點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可以培養。
比如,在寫作業,不妨仔細審題;在看電影,不妨品味臺詞、配樂;在看天鵝,不妨比較和鴨子的區別等。
當觀察得越多,孩子對事物掌握也就越全面,越能區分與相似之物的差別,越能從中獲得樂趣。
2、整體
生活中常見有人太專研細節,而忽視整體性;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而看不見更長遠的利弊;只看到冰山一角,而忽視海水下方的一大塊冰山。從而以偏概全、因小失大。
因而教孩子從整體出發,才能讓孩子看得遠、看得全、拎得清,而非偏見、固執、不懂事。
整體思維的培養,即拉長時間線,從2-3個月往3-5年,甚至10年看;并提高視覺角度,從自我出發、眼前所見調整為站在總體、全局上看。
這樣才是不管從廣度上,還是深度上,真正做到整體思考。同樣,這在生活中也可隨時隨地培養。
比如,看一本小說,不僅看主角,還看故事框架;做一道題,不是做完就算,而是將這一類題都消滅;制定學習計劃,不是只做1天,而是做1個月、1年、3年等。
從整體出發,去思考去判斷去做決定,孩子更能看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更能做出對整體都有益的事。
3、聯系
聰明的人,最擅長的就是找聯系,尤其是跨界聯系,通過聯想、舉一反三,找出兩件完全不同事物之間相通的地方。
因而教孩子找聯系,就能認識的事物的本質,解決陷入瓶頸的困難,避免單一片面化。
找聯系,可以是在相同中找不同,在相同中找相同,在不同中找相同;也可以是舉一反三,通過一件事物聯想到不同的相關事物,找出之間的聯系節點。生活中,我們也經常在找聯系。
比如,玩看圖來找茬,要對比兩張圖找出不同之處;在這個月生日的同學中,再找出是今天生日的同學;在零散的拼圖中,找出帶有綠色的部位等。
找聯系,更有利于孩子學以致用、觸類旁通,搭起知識點網絡圖,深入思考更復雜的問題。
4、創新
人很容易呆在舒適區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也很容易遇到麻煩就退回去走之前成功的路,而非前進找新出路。
因而教孩子創新,才能讓孩子活得有進步、有樂趣、有價值,而非止步不前。
當觀察多了,聯系多了,思考多了,自然能觸發意想不到的靈感,創新出新的東西。而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能夠自己創意、創造、創作。在生活中文明也能做到不斷創新。
比如,總是用同樣的方法解決問題,不妨再尋找新的解答途徑;總是吃同樣的食譜,不妨自己搭配食材做新菜;總是走同樣的路上學,不妨換條路去等。
創新,能讓孩子不斷突破自我,獲得成長,更重要的是對社會有所幫助,為人類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培養出聰明孩子?你有哪些高招?歡迎在留言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