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最成功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我眼中閃光的她#
一位好友叫鳳依桐花,健康打卡,26分鐘2.6公里。
她的感悟是:什么都不期待的時候,反而一切都順利了。落落大方,好好生活,好運一定與你撞個滿懷!
簡直太完美了!一切向幸福出發。那么好的孩子習慣養成,有什么“神邏輯”呢?
我個人覺得有點像這個健康打卡。
首先,需要播下種子。
這個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由于現代社會信息的高度開放,小孩子獲取的途徑并非僅僅父母老師一端。更多的時候,是從影視電腦或同學伙伴那里。所以,我們以為孩子還小,我工作生意很忙中,錯過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時期。
第二,潛意識只接受正面信息,所以屏蔽負面信息很重要。
有的朋友認為,我看住,不讓孩子跟社區里的孩子玩耍,這總可以了吧?其實同伴之間是看不住的。別的同學談論家庭收入,父母行為,個人消費,都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便你把孩子完全封閉,來自爺爺奶奶的教育觀念,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所以要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利用繪本和故事,早早地給他們灌輸正面的觀念。
第三,正面激勵。
其實孩子一直在探索他們生存的周圍世界。他們會根據自身本能和自己習得的觀念,去行動。這樣,有的行為在大人看來是正確的,有的看起來有偏差。小孩子小的時候,大人要用心一點,細加分辨,耐心引導。比如有一位友友,要求他八歲的兒子回來寫完作業,洗自己的襪子。每次都拍下來發到抖音里面,頭條也同步分享。看著小帥哥認真揉搓的模樣,好友們忍不住紛紛點贊。友友加以夸獎,并給以物質獎勵。這樣,小男孩受到激勵,每次都要做到最好。
其實,每一個孩子同大人一樣,內心都是極度渴望被肯定、鼓勵、認可和接受。美好的獎勵能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刺激他們行為堅持下去,因為那是飽含父母的愛。

第四,茁壯成長靠家長糾正扶持引導。
孩子有了內在動力,會更加努力。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他們會要求自己克服懶散,堅持去做。所以孩子的茁壯成長要靠家長糾正扶持和引導。愛就是最持久的內驅力。一位友友說:“規制到正道上,以后就省心了。”正是經驗之談。
第五,讀書也是一個好方法。
家長的教導引領是一個方面,讀書是另一個重要方面。因為讀書是自我接受的。小時候教孩子識字讀書,孩子在趣味閱讀中感同身受,會無意識地接受繪本中人物的言行,接受某個過心的新詞,接受某個關系的暗示,接受某種能量所帶來的信仰。觀念和信仰的影響將是終生的,它們的力量將是無窮的,遠遠勝過父母的教誨。這些加上孩子的行為內化,最終形成觀念和信念,通過后續的行為固化為孩子的性格和個性特質。這個,將是孩子未來立足社會的根本。
這就是好孩子好習慣養成的“神邏輯”。家長的言傳身教,滿懷愛意的榜樣力量,你的孩子就只會選擇具有同等級別的價值觀朋友交往,自覺摒棄低劣的同學關系,并形成嚴格的自律品格,可保一路風景一路天。
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是這樣父母用心血煉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