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為教育(孩子日常行為)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家族近年喜添新成員,歡喜又忙碌,回顧過去,自身被工作生活所累,自家孩子教育很少顧及,成長過程僅是順其自然,沒有刻意研究方法,年齡大了又推向學校,接受洗腦培訓。近日有感于社會及個別家人出現的行為粗魯,道德倫落,倍感幼兒教育之重要和迫切,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下面歸納了部分日常生活中帶小孩的大人(包括父母親、爺爺奶奶)教孩子的方略,以資親友參考,當然“身教重于言教”,我們大人日常生活也應該謹守,這樣教育的效果更好。家人們有補充修正的可賜言,同共來完善這項關系到未來的事業。
一、行為教育:小孩最喜歡模妨,行為語言是最直接的教育,每天都在發生,一旦形成良好習慣,將終生受益。
1、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如玩具用后整理歸原,形成習慣。不可小看這個小習慣,日本成功企業的5S管理,其中心內容就是這個,對形象、內控、安全、效率、人性化甚至心情都有影響。
2、別人的東西不亂拿,帶小孩到親戚朋友家作客要教Ta,要讓小孩從小形成物權歸屬,尊重別人。
3、做家務,收拾自已的玩具,稍大就自已穿衣服,疊被子,整理兒童房。這個不但可以使小孩從小勤勞愛勞動,更是動手能力的鍛煉,手巧則心靈,也是未來社會生存能力的前教。
4、學習傾聽,教Ta不要打斷別人說話。很多大人小孩沉不住氣,喜歡自已表達而不知尊重別人,小孩這樣會慢慢少了謙卑,多了放縱,所以從小學會傾聽很重要。日常中小孩說活你也要細心傾聽,然后再教Ta也這樣做。
5、學習遵守規則,帶Ta出門,過馬路遇紅燈等待,并跟Ta說明為什么要等綠燈才可以過,強調規則,安全。而帶Ta強竄紅燈則會適得其反,會使Ta對規則產生貌視。
6、健康安全教育,教孩子吃東西前先洗手,教Ta知道什么東西可吃,什么東西不吃不碰,說明為什么不吃不碰,而不僅僅是阻止而已。例如電排插孔小手指不可摸,掉在地上的食物不要吃等等。
7、挫折教育,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例如比賽失利,要幫Ta分析失敗原因,鼓勵Ta繼續嘗試。而對孩子不當行為的失敗,則要讓Ta有挫敗感,要敢于忽略孩子的不當要求,古諺的慈母多敗兒,說的是過份的溺愛會導致的后果,生活中必要的挫折會讓Ta學會衡量好壞行為所產生的得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