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補課為什么成績還越差(孩子各種補課成績還是不好)
找補習班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想學,什么都會學得好。反之,越是逼他學習,反彈則會越大。很多孩子有厭學情緒,在學校上課已經讓他感到很反感了,我們把孩子的課余時間占據了,去校外補課,我們想一想孩子會學得進去嗎?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補課基本上都處于被灌輸狀態。有沒有效果呢?可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補課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老師和孩子的互動。學習是要講效率的,給孩子補課,大腦沒有喘息的機會,只是被動接受補課的知識。沒有學到什么方法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補課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學習主要是看孩子自覺。要搞清楚孩子是否喜歡上補習班,“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他自己喜歡,那么可能有一點效果。
如果他不喜歡,“身在曹營心在漢”,那就沒有一點效果。學習態度至關重要,學習成績不好不是智商問題,而是孩子不想學習。如果一個孩子處于“要我學”的狀態,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痛苦和負擔,如果一個孩子處于“我要學”的狀態,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快樂和享受。我不反對“補課”,但是這課不是文化課,而是閱讀課、勞動課、興趣課。因為補文化課,往往局限于課本知識,雖有一定收獲但限于表面。
提前“補課”更是拔苗助長式的急功近利,得不償失。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寫作能力、理解力才是根本之道。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讓一個孩子處于“我要學”的狀態,那么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快樂和享受。讓孩子自由健康茁壯成長,不要拔苗助長。教育要適應孩子的年齡特點,學習要適應孩子的本質,有的孩子并不擅長學文化課,也許孩子的特長是其它方面,我們應該因勢利導,讓孩子的天賦異斌自由發揮。
為了便于述說,不考慮學段和學科,我把孩子分成三類:1、學習動力足,自學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2、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效果不盡人意的學生;3、學習沒有內驅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實際再簡單一點說,就是文化課好、中、差三個等次。我覺得,假期補課,只適合中間這類,第一、三類都不適合補課。如果家長強行補,只能“越補越差”。原因是:
學習好的學生,這類學生學習主動,上課專心,記憶理解等能力都好,學習一步一個腳印,走得扎實,沒有必要系統補課。也不是說這些孩子什么都會,是因為這些孩子能比較快速地接受新知,能有效地復習鞏固舊知,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能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傊畷W習,絕大多數的“學霸”就是這種孩子。如果家長硬讓補課,他就會感到大部分內容沒必要再講。再跟上老師重復學習,占用大量的自己識記和探究的寶貴時間,降低了學習效率。
如果時間較長,肯定就和其他學習好的同學相比,明顯“退步”了。中等的學生,這類學生往往有學習動力,但由于種種原因,已經學過的知識掌握不夠扎實,或者某階段的學習內容干脆沒有搞懂,有脫節現象,以致嚴重影響對后續知識的掌握。這種孩子就需要利用假期補一補,最好是有針對性的補補課。這種學生,如果及時夯實基礎,當“學霸”的可能性極大。學習差的學生,這就是學困生,令家長和老師最頭疼的一類學生。
這種學生往往學習動力不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因”不起作用。這類孩子,如果不解決“內因”的問題,越補他就越厭學,越補他就“成績越差”。這種學生之所以不學習,往往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覺得他爸爸靠得住;有的覺得知識沒用處;有的覺得她漂亮……他們心中總有個不學無術的理由。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補課就是白花錢。有個學生他爸是副縣長,找他爸辦事的人多,他從小就覺得“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
他爸爸也十分“重視”兒子的學習,沒少補課。一次找了個“軍事化管理”的教學機構,出高價報了名。沒有想到,這家伙晚上從樓道窗子上,還拴了條床單翻出去打游戲去了。補課要因人而異,當補就補。
故事分析:
不是老師不行,也不是孩子接受能力差,這個問題我與我家孩子,還有一名特級教師溝通過這個問題。這個特級教師是孩子的姑父。我家孩子上小學時,數學幾乎滿分,為了讓孩子上一所好的初中,我給孩子報了個數學輔導班,老師特別喜歡我家孩子,額外給孩子布置作業,奧數競賽,孩子只拿了個三等獎。孩子上了一所公立初中。初中時,孩子同樣也上輔導班,為了讓孩子能考上知名重點高中。
我為孩子報了除了政治體育外的各科輔導班,上完集體輔導班外,還有部分一對一。老師都夸孩子聰明,但成績不盡人意,最后進了縣里的一所重點高中,這是分數不夠,拿錢去上高中的。孩子上高中,我在以前的問答內也提過我的方法,第一、我放低了對孩子的期望,也改變了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方法,自己先做到,不急燥,不焦慮,順其自然。第二、積極配合孩子對學習方面的要求。
第三、關注孩子的思想與生活方面的問題,對孩子的關愛要做到潤物細無聲。第四、一定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搞好自己的學習問題。下來,我說一下關于報不報輔導班,與孩子與孩子姑父的溝通情況。先談一下我與孩子的溝通。孩子的意見是:吸取小初中的報輔導班的經驗,那就是高中不報輔導班。輔導班孩子成績參差不齊,老師講課沒有很強的針對性,填得多,思考得少。另外不乏有些孩子上輔導班純粹是不學,看著別人不學,自己也想玩。
與孩子的姑父溝通結果也是,不建議上輔導班,如果孩子在學校能把老師課堂上的內容能理解消化,并且把老師布置的作業認真完成,那知識80%就已經掌握了。孩子要補課,那就是一對一的補,補課不要太勤,一個月一次,主要是針對孩子查缺補漏。學習方法老師可以建議,但關鍵是,靠孩子自己摸索出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最后孩子上高中沒再報輔導班,因為孩子入校成績不太好,英語語文底子太差,最后考入一所一本學校。這對孩子與我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總結語:
這種情況很普遍,因為好成績不是輔導出來的,成績好的孩子基本不需要課后輔導!現在的課后輔導班,基本上是同步輔導課堂所學知識。這些知識,孩子如果課堂上會認真聽,哪里需要輔導呢?學習不自覺主動的孩子,輔導班參加再多也沒有用。因為他們多數人在課堂上消磨時間,到了輔導老師那里也是消磨時間。有些輔導老師講得也挺認真,把課堂知識再細細講一遍,甚至提前把后面的內容提前幾天上了一遍。
家長想當然地以為孩子聽了兩遍總會學得更好,成績會提高??珊⒆拥谋憩F卻是:反正到輔導班老師還會再講一遍,我現在上課干嘛要聽?或者是老師已經講過了,我懂了(實際上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聽了。不聽干什么呢?做小動作找同學講話,總之自己不聽,還影響別人聽課。甚至課堂作業也磨磨蹭蹭的不做,留著到輔導老師那里做,免得輔導老師看他沒事干又給他加作業。時間久了,學習習慣越來越差,成績當然也就越來越差了。
成績差的,補這些課堂知識真沒必要,孩子稍微勤奮認真一點就能學好。他們一般剛參加輔導班的一兩個月,成績可能會有一點起色,后面新鮮感過去了,故態復萌了,自然又變差了。成績好的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主動學習。他們自己會去尋找技巧,勤奮學習,努力提高。沒必要去補習班浪費周末美好的時光,更浪費錢。真正需要課外輔導的是那些懂事了,有了強烈自主學習的意愿而基礎又沒有打好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要給他找老師針對性的從基礎開始輔導,而不是只輔導當前所學。只有孩子本身好學了,經過對癥的輔導,學習成績才會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