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小學兒童良好性格的養成(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
一個孩子要養成好的習慣需要從小開始,尤其是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年齡在三歲左右,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和主見,這個時候的孩子也是最最不好管的,不過只有有我們專業的幼兒老師在,再難管的小朋友也要乖乖聽老師的話,這就需要我們幼師學會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帶領這群孩子們。幼師作為孩子除父母以外的第一任老師,責任可謂是重大,幼兒養成良好的性格也跟在幼兒園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幼兒園如何讓小朋友們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吧。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一、保持家庭、學校教育的統一性。任性、固執、發脾氣,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并非學前期幼兒才會有的,克服這些缺點至關重要。幼兒任性、固執、發脾氣等不良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師家長教育不正確。教師和家長如果對孩子過分溺愛、放縱、過分夸獎或訓斥、恐嚇、體罰(或變相體罰),對幼兒采取不公正的態度,等等,都容易使幼兒形成不良的性格。
2.幼兒園與家庭中成人之間對幼兒教育的不一致,生活制度的不穩定等。幼兒處于這樣的情況,無法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因此容易發脾氣。
3.成人的不良性格直接影響到幼兒。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教師和家長都應該重視起來,相互配合,深入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充分了解幼兒的喜怒哀樂,幫助幼兒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讓幼兒在良好的熏陶和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 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除了父母,教師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尤其是在孩子性格各方面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言談舉止都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幼兒,他們通過觀察不加選擇地模仿教師的一舉一動。《教育漫話》中寫到“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極微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著極重大長久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幼兒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三、 為幼兒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這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而更加尊敬我們,事事都包辦,這樣只能害了孩子。其實作為教師如果善于觀察幼兒的細小環節,你會發現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優秀,自己會嘗試著解決問題,也會嘗試著商量辦法。我會在旁邊悄悄地聽他們的對話不直接干預進去,只為了給孩子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我們強調讓孩子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這就需要創設和諧寬松的環境。實踐證明: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寬松的環境,不僅可以使幼兒產生輕松愉快的心情,增強對所從事活動的興趣,還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意識,增強幼兒的獨立自主性,減少對大人的依賴。
四、 要尊重幼兒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作為教師要尊重孩子,注重孩子的整體發展和關注個體差異孩子們都期望受重視,特別是在集體活動中,如果受到老師的表揚,那么幼兒就會情緒高漲,自信心大大增強。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要多與幼兒接觸,一句贊賞的話,一個親切的眼神,或是拍拍他的肩膀,都能激發孩子積極參與的熱情。
六、讓孩子品嘗“輸”的滋味 人生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順利與挫折,成功與失敗經常交織在一起。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消極、放棄的心理自然而生,這時我們就要教會他們勇于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決心,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挫折,增強幼兒的抗挫能力。逐步讓幼兒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由于一些幼兒從小就生活在一片贊揚聲中,充滿了優越感,再加上家長的溺愛和無限度的依從,使其養成一種自大的心理,經常瞧不起別的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這種孩子往往經不起失敗的考驗,稍有不順心就大發脾氣或一味責怪別人,不懂得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主要讓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受些挫折,讓他們品嘗“輸”的滋味,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