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該怎么辦(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怎么辦)
“孩子讀二年級,特別容易分神,導致作業拖拉,做事磨蹭,怎么催促都于事無補,我該怎么辦?”家長李先生最近非常苦惱。不少家長感慨:家有同款!遇到做作業拖拉、磨蹭的孩子應該怎么辦呢?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的夏光清老師為您支招!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做作業磨蹭找準原因
夏光清老師表示,孩子做事情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是孩子日常的一種表象,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須懂得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這才是解決問題之道。正如醫生只有對癥下藥,病人才可以快速治愈一樣。
夏老師分析,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孩子拖拉、磨蹭一般有四種原因。一是不能寫。主要是指學齡前兒童剛剛入學,建議多畫畫,訓練手部力量,訓練眼手協調力;二是不敢寫。孩子擔心出錯,擔心被批評。這需要訓練孩子學會“抓大放小”,在有限的時間內先把會的寫完,學會獨立思考;三是不會寫。一節課,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立馬聽懂的;四是不想寫。有的孩子有逆反心理,故意用拖拉、磨蹭的行為對抗父母的教育。
小步慢走 多多鼓勵
找到原因,家長就必須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打敗問題。夏老師提供以下實操方法,家長不妨一試。
首先,改變認知。家長要明晰,孩子拖拉、磨蹭,往往源于缺乏自信、自律。因此,改變孩子的認知是關鍵,尤其是父母要停止催促、嘮叨,學會鼓勵,事無巨細的催促,會讓孩子的大腦應接不暇。
其次,制定目標。和孩子一起制定勞逸結合的計劃和安排,特別是制定一個明確的可量化的目標,讓孩子感受到只要稍加能力,就能達成。這里,家長也有目標,那就是“不再嘮叨,學會鼓勵”!
再次,小步慢走。從孩子容易做到的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第1個小目標:第1天起,能“自主起床晨讀”,做到了予以鼓勵。記住,跟孩子約定好后,父母不要催,“主動”二字最關鍵。第2個小目標:第8天開始,每天做完作業,將書桌收拾整齊,書包整理有序。“主動”加“堅持”!第3個小目標:第15天開始,填寫作業規劃,定時、量化,用番茄鐘進行管理。把較難的作業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小目標。接下來,最最重要的是給每項作業定一個完成時間。
第四,感受成功。要放大孩子的成功體驗,可以讓孩子寫一寫完成作業的成功經驗,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家長不要焦急,而是學會鼓勵,最終幫助孩子一起完成。
最后,激勵孩子。孩子成功后,用“我能行”的價值感激勵孩子,如頒發證書、給予擁抱等,不一定是好吃好喝的。21天只是養成好習慣的開始,要想習慣基本定型,需要繼續堅持到“90天”!不少家庭往往就輸在“堅持”二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