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家庭環境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不良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馬克思曾說:每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和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人的發展。
家庭和環境,特別是小時候的經歷和環境,對人的一生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家庭教育對兒童人格的影響主要通過父母的言行、父母的養育方式、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影響。
很多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大多是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模仿獲得的。
一般來說,孩子們都在默默地學習父母的言行,父母的待人接物、父母之間的感情狀態等特征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孩子。
有一天吃飯到一半時,姐姐的女兒抬起一只腳踩在自己坐的椅子上,在那里悠哉悠哉地吃飯。我看到時,叫她把腳放下去,并問她是跟誰學的,她回答說舅舅,舅舅吃飯的時候腳就是這樣子放的,然后一只手還玩著手機。你看,這就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孩子面前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教養和說話方式。
你有發現嗎?生完二胎后,你會發現大寶好像在弟弟妹妹出生后變得不聽話了。他會莫名其妙地哭,甚至尿床,欺負弟弟妹妹,不配合爸爸媽媽等惡劣行為,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但不在乎這種行為會不會激怒爸爸媽媽。
孩子都渴望自己受到關注,但有些孩子只有在別人關心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被愛、被重視,所以通過纏人的方式尋找歸屬感,這種情況就是尋求關注的方式。
6歲以內的孩子還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觀察力很強。所以,孩子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他們的感覺!
孩子的不良行為只不過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相對應年齡的適應行為。如果我們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用孩子的視角和思維對待他們的行為,育兒的道路才會順利很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面對孩子時,你必須先變成孩子,才配做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