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夠自律那我們應該怎樣去引導他呢(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
孩子的學習是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視的一件事情。但我們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并不能夠主動的去學習,反而需要在家長的督促下才能夠被動學習,而這樣的學習效率往往是不會得到提高的。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鄰居家的孩子聞聞今年剛上三年級?;蛟S是因為三年級的數學對于聞聞來講是有難度的。因此,聞聞媽明顯地感覺到自家孩子在學習三年級的課程的時候失去了動力,尤其是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更是會表露出一種不耐煩的負面情緒。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聞聞媽也想了很多的辦法,比如說用最常見的獎勵制度,跟孩子提前約定好,如果能夠做完學習任務,就能夠得到相應的獎勵。
但這種獎勵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地失去作用,孩子的胃口也會變得越來越大,有可能就會向家長提出更多無理的獎勵要求。
所以說,聞聞媽的獎勵制度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而一些兒童心理專家也對這種獎勵方法存在疑問。專家們更強調的是讓孩子自己去形成內在的動力,培養孩子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控能力,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學習生活中會遇到的艱難與困苦。
但我們也會發現一個問題,大人很多時候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那我們又該如何去要求年紀這么小的孩子去形成所謂的自驅力呢?
但大部分的家長依舊會認為,獎勵制度能夠更快的解決孩子目前存在的問題,能夠讓孩子去挑戰那些他們原來以為無法跨越的困難。而孩子的這種行為狀態可以通過一個實驗來證明。
一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著名的實驗。他以小白鼠作為實驗的對象:
在小白鼠連續地壓下杠桿的同時,大腦中被植入的電極也會釋放出對應的能量。
原本以為小白鼠會表現出明顯的抗拒,但在實驗的過程中,卻發現小白鼠竟然愛上了這種刺激的感覺,哪怕自己的身上已經傷痕累累,小白鼠仍然會不由自主地去壓下杠桿,直到死亡。
而小白鼠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令人難以理解的舉動,是因為他的大腦在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后,會分泌出比平時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的分泌會讓人感到更加的愉悅。
這個實驗其實也證明了一個道理:通過不斷重復就能夠獲得獎勵的這種行為是人們具備的一種本能。
只不過在大腦中同時還存有自我保護機制,這也就會讓孩子面對單一的獎勵時,剛開始被激起的興趣會慢慢地消失。
我們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孩子嘗到甜頭之后,自然就會想要得到更多種類的獎勵,所以這些模式化的獎勵只會越來越失去作用。
就比如說家長告訴孩子,如果你完成作業,你就可以獲得一顆糖果,那么久而久之,孩子會向父母提出索要更多糖果來作為獎勵的要求。
或許有些家長確實意識到了,單一的模式化獎勵確實容易失效,那么交換式的獎勵是否會有更好的效果呢?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就會告訴孩子,如果他們能夠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可以讓他們看半個小時的動畫片,或者自由玩耍半個小時。
但這會讓孩子本末倒置。他們會認為相對于學習,玩游戲的這個結果是更為重要的。學習在他們眼里就成為了一種為了得到獎勵而必須要去完成的任務罷了。
而2001年一名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神經學家做的一項實驗讓我們更為深刻地認識了大腦中的獎勵機制:
這位神經學家事先圈定好了某些特殊的符號。而參與研究的志愿者必須在看到這些特定符號的時候就按下面前的按鈕,如果能夠正確操作,就會給這些參與實驗的研究者發錢。而經過仔細的分析,這位神經學家發現這些參與者在看到符號之后,想象到拿錢的畫面的那一刻,才是這些實驗者大腦最興奮的時間點。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明白:人們最為期待的并不是這個獎勵的本身,而是是在獲得獎勵之前對于獎勵產生的一種莫名期待。
通過這兩個實驗,我們可以嘗試將獎勵機制做一些優化
第一、不間斷的給孩子一些小獎勵
家長并不需要固定時間給孩子獎勵,而是可以不間斷地給予孩子一些小小的獎勵。比如說當孩子寫好一個字時,就給孩子一個輕柔的擁抱。
再比如說當孩子寫完整行字后,塞給孩子一顆糖果,這些都可以讓孩子覺得學習的過程充滿樂趣。
第二、讓人意外的大驚喜
適當采用一些讓人充滿意外的大驚喜,能夠讓孩子收獲更加深刻的成功體驗,比如說當孩子的學習成績較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時候,那么父母就可以尋找一個合適的周末時間帶著孩子去外邊游玩。
但這里要注意的是這樣的大驚喜最好是孩子已經取得明顯進步之后才公布,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被驚喜砸到的感覺,也會讓孩子對于下一次的大驚喜期待滿滿。
第三、鼓勵小進步,強化孩子的內驅力
家長并沒有具備過于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可以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如果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教會孩子自律,懂得自我約束。這樣孩子的學習才能夠沒有后顧之憂。
除此以外,之所以孩子會失去學習的動力,是因為孩子見不到顯著的進步而喪失信心。因此這里就需要家長重視孩子每一次的具體進步,并且予以鼓勵。讓孩子明白自己其實一直都處于一個進步的狀態之中,并沒有停滯不前。而這種積極的心態也會引導孩子慢慢去接近那個宏偉的目標。
自律對于孩子來說確實很有挑戰,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達到預想的效果。但所有的孩子都應該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著名的作家高爾基就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所以說,只有主動地去學習,并且愛上學習,這樣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的魅力所在,同時也就能夠讓自己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