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美國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您有沒有發現,您平時刷短視頻“學”完某個知識后,還是一頭霧水?視頻代替不了文字,就像電子書代替不了書本。
學習方法習慣育兒號——這里有你想知道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家庭教育知識分享。點擊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地延伸閱讀。
對于美國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適不適合中國的孩子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美國和中國的家庭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點?不同的文化差異,使中美兩國父母的的養育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中國父母希望更早地教導給孩子新技能,而美國父母傾向于慢慢等待孩子表現出主動性。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美國的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獨立人格更易引發犯罪。中國親子關系,文化底蘊和沉淀更厚重。中美兩國不同的價值觀、思維模式,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導致兩國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1,家庭教育目的不同。中國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指把孩子培養成人才,將來有出息,過上穩定、舒適的生活。至于孩子的獨立生活的能力,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公民意識則很少考慮。美國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性強和具有生存能力的社會人。這個目標與中國的家庭教育目標比起來,是不高的。社會人的目標不是讓人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一個現實的,易把握的要求。
2,家庭教育內容不同。中國的家庭教育內涵分為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但往往當孩子進入學齡期就開始將智育放在首要位置。美國的家庭教育內容注重孩子在體力、認知、語言、社會性、情感上的和諧發展。美國人有這樣一個信念:成功靠努力爭取,而不是靠繼承。美國人崇尚個人奮斗,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獲得成功。
3,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表現在生活上的包、代替。社會上過分保護,不少家長怕孩子吃虧或學壞,于是就限制孩子與外界接觸。經濟上對孩子放任,不少家長對孩子總是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美國家長從鍛煉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發,對孩子采取放手不放任的方法進行教育,主張開放式教育。重視實際鍛煉,強調在實踐中培養孩子,而不是說教。美國父母更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權,把孩子當作是一個獨立、平等的家庭成員相待。
4,家庭教育結果不同。由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其教育結果也表現出一定的差異。中國家長包攬一切,孩子形成了依賴性的思維定勢、不會自己做決定、遇事不果敢、缺乏興趣、不愿嘗試、適應性較差。不懂得人際交往的技巧,人際關系較差,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和幫助別人的能力,缺乏社會責任感。美國孩子從小就表現出很強的自立能力,絕大多數18歲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掙的錢來讀書,美國孩子還對社會表現出很強的適應能力,他們更能吃苦,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積極樂觀,求知欲強,敢于冒險,有作為社會成員而獨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氣。
結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兒童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占70%,其次是學校教育(20%)和社會教育(10%)。可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尤為關鍵,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價值,中國父母不應該全面否認中國式家庭教育,盲從美國式家庭教育,而應該根據孩子的具體需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利用資源,提供良好的、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家庭教育,培養適合中國國情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