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覺自己有一些倦怠,于是翻出了年初的計劃表,上面寫了很多條,在2022年里必須養成每天早上5點起床的習慣,每天堅持冥想10分鐘,每周計劃閱讀一本書,每天跳繩1000個,每天走10000步,每天堅持更文。看到這些計劃就覺得自己真自律,真的好優秀。
2022年的1月就快結束了,回想這一個月以來所完成的,有些事完成得很好,有些還是不完美,比如每天行走10000步就沒有完成,心里不免有了一些焦慮,今天在友友的推薦下閱讀到一本書《只管去做》中發現,其實堅韌的計劃必“一定要”的計劃更靠譜一點,是自己在做計劃的時候就出了一些問題,沒有完成這些都是屬于很正常的,于是心里多了一些安慰。
“每天行走1萬步”這個其實看上去一點不難的,其實每天也只需要花費1個小時可能就能夠完成的事,但這個計劃難其實就難在了每天上面,未來都是不可知的,難免會出現很多突發情況。

來自《只管去做》
1,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習慣
一僦而就的計劃,除了難以實現,還容易產生厭倦感。如果真能做到每天1萬步,這一天一天都沒勁。好的習慣被我們半途而廢的原因,不是意志力不夠,也不是難度大,而是出于厭倦。所以培養習慣的方法要更有挑戰,更有趣,就像游戲打怪一樣,一級一級的突破,這就是做循序漸進的方法培養習慣。
比如說早起這件事,如果說你想每天早上4:00起床,但是你現在的都是8:00起床。這個習慣的養成就有兩個難點,一個是時間早上4點,一個就是周期每天。如果用循循漸進的方法,第一周的計劃就是每天早上7點起床。然后第二周的計劃6點30起床,第三周6點起床,第四周就5點30起床,第五周就5點,第六周就4點30分,第七周就4點起床。
如果每周都按照自己計劃的時間完成了就繼續推進,如果在一周內失敗了三次就推倒從來,比如在第三周的時候有三天6點都沒有起來,第四周還是計劃6點起來,知道每天做到了在提升到5點30分。
2.允許自己不完美,給予自己三次機會。
就之前聽見萌姐說過,真正的自律其實做到百分之八十就很完美了。沒有百分之百的完美,還是拿早起這件事來說,誰也不可能真正的做到每天4點早起的。
我們養成習慣制定出一套玩游戲的方法,也許這樣會更有趣,就比如跟玩《魂斗羅》之類的游戲,就算敵人把你打死了游戲也不會結束,給予自己三次復活的機會,如果有時候玩得好,還獎勵自己1次機會。
越是完美的計劃越是容易被打破,比如說有人的計劃是每天慢跑5公里,這時候他預想的計劃是這樣的:

來自《只管去做》
但是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人,我們每天的精力。情緒,時間,狀態都是不一樣的,就是這樣的:

來自《只管去做》
所以通常發展下來剛開始18天堅持得還行,突然有那么一天,不管什么原因,沒有出門跑步。就會立刻全盤否定自己的計劃,覺得不適合自己,就否定自己而產生焦慮。允許自己不完美,給予自己三次機會。
3.給予自己獎賞。
在很多書中都提到,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給予自己獎賞,比如萌姐說到的21天周期法,就是當自己的一個習慣堅持了21天就獎勵自己的一個很想要的東西,其實這個方法很好,剛開始的非常有用,后來我發現實際中的我比如我想要一個新手機的時候,還沒有等到一個習慣養成就忍不住買了,看到一件新衣服也忍不住就直接購買了。
我們在選擇獎賞的時候著重偏于個人的內在感受,而且踏實屬于內心渴求的比較好,比如我最近計劃冥想習慣的養成,因為我總覺得自己最近工作壓力特別大,經常性的產生焦慮,讓自己心情不好,我內心渴望的就是能讓自己每天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能夠擁有活在當下的能力。這種渴望比我自己擁有一件新衣服新手機更具有誘惑力。
內心的驅動力會比外在的誘惑力更有持久的能量,給予自己的獎賞除了在培養習慣成功后給予自己獎賞,還有就是在培養的過程中都在獎賞自己。
培養習慣的注意力不是放在結果上,我能夠做到這件事了,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培養這件事的過程中,還是比如冥想這件事,重點是每天我用心完成十分鐘冥想后平靜的心情。
4.忠實的記錄與反饋
首先制定習慣養成的卡片,就比如上面的一張每天行走一萬步的計劃卡片一樣:
先制定出自己需要養成的什么習慣,為什么要養成原因,然后制定一個100天的計劃,對于每天是否完成都應該有一個打卡記錄。
每天進行復盤,如果未完成,找出未完成的人原因然后第二天進行改進。

如果你有很多習慣需要養成,不要著急一下計劃出很多習慣,養成一個習慣的方法最好是一個一個的養成,等一個習慣養成了,按照同樣的方法再做一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