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會看孩子寫作業嗎?
我的原則和目標是絕對不看,但是他妹妹想看著我是支持的。有人說孩子寫作業,大人不看不行,寫的很慢,一晚上都寫不完。
我知道有專家說,陪孩子學習的時候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自己也要拿本書看,那是絕大多數媽媽很難做到,有些家長上了一天班,陪孩子寫作業看書太累了,睡著了。
經過我接近兩個月的實踐,給你們送上解決方案。
這篇文章越早看越好,因為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這期間的過程經歷先在他身邊告訴他怎么寫,怎么能快寫。
然后坐他身后的小床上默默地陪著他,讓他自己寫。
最后徹底讓他自己寫,寫完了出來找我。
聽著過程挺簡單,其實有很多心理小技巧。
先說幾個觀點。
1:為什么不要陪著寫作業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早晚都需要靠他自己,再說我們也還有自己的生活呢,還有事業呢,還有很多操心的事。
一直陪著他寫作業,他煩躁你也煩躁。
兩個煩躁的人硬湊在一起,那能有什么好結果呢?
基本就剩下,瞪,吼,罵,打。
2:正向引導和儀式感
這2個習慣對于寫作業這個事,太管用了。
從幼小銜接之前我就開始給我兒子灌輸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你終于可以接觸到那些你希望改變世界的知識了,但是,那些知識可難了,可不是你玩一玩就能學會的。
不過還好,你有十多年的時間,慢慢學,一點一點學就都會了,所以我兒子現在對于上學這件事內心充滿期待,不排斥。
正向引導
你知道學生必備的技能是什么嗎?
寫作業。
你要開始拿筆寫東西了。
雖然說是一種挑戰,但是你不怕挑戰呢。
我兒子說,我一定行。
有了這個鋪墊,后面的就好辦多了。
儀式感
有人說我生活就像演戲一樣呢,寫個作業還有儀式感?
對小孩真的很管用,可以說是提前就預告。
下周我們就開始寫作業了哈,媽媽帶你買文具。
你親自挑選你最喜歡的。
第二天高興的隆重的去挑選。
開始寫作業
本子,筆,座椅擺齊,妹妹還在旁邊鼓掌加油。
開始寫作業的時候,根據孩子的的能力從數字到字母,寫什么都行。
第一次寫作業的時候,是可以在他身邊看著。
拍個照片,錄個視頻,激勵一下。
第一次很重要。
你需要在他身邊告訴他,什么樣的坐姿和握筆姿勢是對的。
發呆玩的時候,得提醒他時間是自己的
無論他寫的多慢,他多愛玩。
你都告訴自己,別發火。
終于寫完了,儀式感還沒結束呢。
要像老師一樣,在寫好的作業畫上圈,認真點評,真棒,第一次就這么棒。
最后讓孩子自己把本子和筆整理好,把文具放回去,凳子收回去。
3:提高孩子寫作業的速度
大部分家長,都說自己的孩子發愣,墨跡,也不知道想什么,這邊瞅瞅那邊摳摳。
想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嗎?
他們幾乎百分之百十都在想一個問題。
怎么還讓我寫作業呢。
什么時候能寫完呀。
這就是孩子真正的心理。
他的頭腦停在了出現問題的階段。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他們把寫作業當作了懲罰,其次他們對快速寫完作業這件事,動力不足。
他們心里想的可能是:我寫完了這個一會還得背那個,無窮無盡。
可能還在想,我寫的快寫的好也沒什么獎勵,就算你們答應了也不一定能做到。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處于這個階段,那就需要耐心了。
家長一定要明白一件事:
沒有一個孩子是真正喜歡寫作業,所以一定要用他喜歡的東西來激勵他。
無論是看電視還是吃東西,玩玩具,上游樂場,要找到一個孩子真正喜歡特別喜歡的。
獎勵機制的重要性,這時候體現出來了。
選好了獎勵機制之后,怎么給,怎么用才最重要。
你需要把寫作業轉換成一種挑戰。
其實也是讓孩子自我調整的一個過程。
具體的方法
先選擇一個他特別喜歡的獎勵,但不是最喜歡的,然后跟他約定一個一周挑戰賽。
挑戰賽的內容就是一周之內能不能把寫作業的時間縮短。
只停留在“縮短”別加上具體的時間。
然后又到了儀式感了,第一天極其隆重。
媽媽做裁判,爸爸做監督,爺爺奶奶當啦啦隊。
第一天即跟以前一樣,做的一點都不好,也要千方百計的找出一項優點來。
驚訝的表揚他:你居然快了十分鐘,而且字寫的比以前好。
以后的那幾天就以這樣的方式均速夸。
在最后一天的時候,再告訴他時間,比現在這個作業量的平均時間,少半小時就行。
為什么不開始就說時間,要等到最后一天才說時間,因為前面幾天基本是心理建設。買最好的獎品,孩子內心里面也還是不確定能否完成挑戰。挑戰預設的條件越少越好。前面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后面完成他本來就應該完成的事。
獎勵有了,信心也找回來了,讓孩子知道寫作業不是難事,是可以完成的。
寫的好,寫的快不是老師要求和家長逼的,是因為自己有能力完成這個事,還能拿著獎勵。
后面會發現孩子寫作業沒那么拖了,心理建設也建設起來的時候拿出一樣他最喜歡的獎勵,跟孩子說:你真的是一個很要強,勇于挑戰自己的人,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去挑戰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