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玩手機怎么辦怎么教育(小學生喜歡玩手機游戲怎么辦)
有一組動圖,盤點了很多中小學生在打游戲過程中由于沒過關而被氣哭的場面,有的氣的哇哇大叫手亂抖,有的被氣的摔手機,有的放聲大哭起來!
很多人看到這組圖覺得很好笑,為了游戲夠拼的!但是我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父親,實在是笑不起來。因為我不想讓我的孩子進入校園以后,成為這個樣子!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圖片中有小學生,有中學生,他們這個年齡應該是在公園里探索自然、在書中認識世界、在家務中習慣養成、在運動中鍛煉身體、和玩伴踢球學會團隊協作的時候。然而,不幸的是他們寶貴的年華卻浪費在了虛擬世界中。

便攜的手機游戲在慢慢侵蝕掉我們的青少年
手機智能化給孩子們玩游戲減少了難度
以前玩游戲需要游戲機和電視,后來需要電腦和網絡。現在更容易了,操作簡單,便攜,隱蔽性強,上課都能玩,被窩里可以玩一晚上。這就給家長的監管帶來了難度。
手機智能化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嚴重耗費人的注意力
有人說“玩游戲可以開發大腦智力”
說出這句話的人絕對是“不是蠢,就是壞,要么就是有錢賺”。在市場經濟下,商人逐利無可厚非,但是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來設計游戲,就很有問題了。這就需要國家制定相關法律來保證游戲設計者的職業操守了。
深陷游戲的泥潭,對我們的青少年傷害十分巨大。
學習時間被偷走不說,還要被騙錢。有的學生因為被騙走幾百元,最終走上了天臺。游戲強烈的成癮性效果,使得孩子會因為不能玩游戲變得暴戾,從而不理會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身體上熬夜,視力變差,諸多問題顯現增多。
因手機游戲錢被騙而走極端的現象越來越多
家長要從思想上重視才能解決
游戲的設計者是十分懂得心理學的,利用特別及時的獎勵反饋來刺激多巴胺的形成,最終使孩子們習慣性成癮。因為是一種成癮的機制,所以戒掉游戲困難重重。這里家長的作用就顯現了出來,是幫助孩子戒掉手機游戲的主要力量。
游戲的成癮性
如何把孩子玩游戲的這股子勁頭導入正途?我們可以針對成癮機制來采取一些措施:
- 對待玩游戲要慢慢引導,而不是強力干涉。不要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先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多和孩子溝通,發現孩子在學習中的遇到的問題,是否有自卑情緒。及時想對策解決。
- 不要把學習和游戲對立起來。立規矩,慢慢減少玩的時間,或者周末玩。當孩子做到減少游戲時間后給予及時反饋,讓他做更有意義的事來增加成就感。
不要急,變好需要耐心慢慢來
- 耐心勸導孩子,讓他發現學習也會帶來成就感。在學習上帶領孩子面對困難,積極尋找解題方法,從而讓孩子不再害怕學習。
- 要做到平等尊重,不打不罵,不碰手機,不打麻將,多花一些時間在孩子身上,戒掉一些陋習,做孩子的好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
- 借用公信力來幫助孩子,曾經看到過一個視頻:爸爸帶著小學生去派出所自首,在警察叔叔的質問下得知,原來小孩玩游戲花了800元錢,爸爸讓他去自首,進監獄,警察叔叔很機智的發現問題,并教育了孩子,讓他下次不要再轉錢了,這次放過他。就這樣警察叔叔幫助爸爸解決了孩子打游戲的問題。
父母和孩子的非暴力溝通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結語
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不管工作再忙,都要拿出姿態,不能放任孩子玩手機不管。這些孩子能在游戲中做到精神專注,說明他們也能夠在學習上做到優秀。當然家庭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整個社會在孩子游戲這個問題上多些關注,出臺一些措施。共同呵護青少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