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關系專業是什么?
勞動關系屬于工商管理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勞動關系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通曉企業勞動關系管理策略與技術、預防與處理勞動爭議的各種渠道及具體操作技術,熟悉國家勞動關系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及其應用,了解本學科理論的前沿和動態,具備綜合視角分析勞動關系問題的能力,畢業后能在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關系協調與管理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勞動關系專業學什么?
示例一(中國人民大學):勞動經濟學、勞動關系學、勞動法學、勞工政策、國際勞動標準、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學、薪酬管理、勞動爭議處理、企業勞動關系管理、勞動社會學、工會與集體談判、發展與就業等。
示例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1)學科基礎課:管理學、漫話勞動關系、經濟學原理、勞動法律制度、會計學、統計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財務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
(2)專業必修課:勞動關系學、勞動經濟學、勞動社會學、集體談判、員工關系管理、人事心理學、勞動政策與勞動關系治理、勞動爭議處理、員工參與理論與實務。
(3)專業選修課: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系經濟學、勞動關系研究方法、工會與工人運動、比較勞動關系(英語)、社會保障學、企業勞動關系管理案例與體驗、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勞動關系名著導讀、比較勞動法制(雙語)、國際勞工運動史、績效與薪酬、國際勞工標準(雙語)、比較視野下區域勞動關系、企業社會責任、自我認知與成長。
示例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管理學原理、經濟學通論、法學通論、公共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原理、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學、勞動關系導論、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爭議處理、工會組織與管理、集體合同與集體談判、比較勞動關系等。
示例四(西南政法大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經濟數學、宏觀經濟學、信息技術應用、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學、勞動社會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勞動爭議調解仲裁與訴訟、勞動心理學、經濟法、職業安全與健康、工會組織與工會管理、集體合同與集體協商、人才招聘與測評、培訓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工作分析與設計、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等。
示例五(廣東金融學院):制度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民法概論、管理學原理、人力資源管理、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組織行為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集體協商與集體合同、比較勞動關系、績效與薪酬管理、國際勞工標準、工會工作理論與實踐、勞動爭議處理綜合實驗、SPSS軟件運用、企業員工關系管理實務等。
示例六(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1)專業核心課: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法學導論、、社會學概論、勞動經濟學、勞動關系學、勞動法與勞動政策、人力資源管理概論等。
(2)專業方向課:勞工史、比較勞動關系與國際勞動標準、勞動社會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等。
(3)專業選修課:勞動關系經典外文文獻選讀、工作分析、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等。
示例七(山東管理學院):勞動關系學、勞動法、勞動爭議處理、勞動經濟學、集體協商與集體合同、人力資源管理概論、國際比較雇傭關系、勞動社會學等。

三、勞動關系專業干什么?
勞動關系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可到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系崗、公共關系崗從事相關工作,或進入市、區級和鄉鎮工會組織從事勞動關系協調員、職業化工會干部、工會協理員等工作,或可擔任勞動執法監察員、勞動爭議仲裁員、勞動爭議調解員及勞動司法機構的其他工作人員,還可到外包公司、獵頭公司從事管理、培訓、咨詢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