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貌似是很多家長都非常頭疼的問題,在2歲之前寶寶吃手是很正常的,而且有利于寶寶的手部發展,但長期吃手不衛生不說,會對孩子的顏值有影響。
今天就來聊一聊有關寶寶吃手的話題,吃手到底該怎么解決?
吃手的原因
1.人類的原始反射,在孕期做B超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是在吃手的。
2.緩解長牙的不適,一般在4-10個月的寶寶會把自己的拳頭或手指放在嘴巴里啃。
3.處于口欲期,口欲期不僅僅是吃手,而是看到什么抓起來就往嘴巴里塞、
4.自我安撫,隨著寶寶的成長,生理性吃手減弱,他們在面對焦慮、負面情緒或者陌生環境的時候,就會想用吃手來緩解。
寶寶吃手的利弊
吃手的好處:
1.促進智力發展:吮吸手指,能夠刺激觸覺、味覺,促進神經功能發展,這是寶寶智力發展的表現 。
2.鍛煉手眼協調性:吃手指的過程可以鍛煉寶寶的手部靈活,把手準確放到嘴中也是在鍛煉手眼協調。
3.緩解負面情緒:像大人緊張時摳手指一樣,寶寶吃手指也可以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
吃手的弊端 :
1.手指變形、脫皮:寶寶過度吮吸手指,可能會導致手指變形、指甲凹陷,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破皮感染。
2.影響面容:頻繁吃手可能會導致口頜發育不良,造成上下無法咬合,影響牙齒排序,造成嘴凸齙牙。
3.病從口入:寶寶活潑好動,小手摸來摸去,很容易讓細菌從嘴進入身體,引發疾病。
寶寶戒手的最佳時間
很多文章都宣稱在寶寶兩歲左右戒掉,甚至在3-4歲會自己斷掉吃手的欲望,但是按經驗來看,在1歲前或者1歲左右就可以考慮戒掉了。
因為那個時候寶寶的自我意識還沒有那么強烈,但是又聽得懂家長的指令,能夠很簡單地辨別是非是最好管理的時候。
但到了2歲左右就迎來了孩子的叛逆期,對別人的指令他會拒絕甚至發脾氣,戒手就會變得更加的困難。
戒手可行的辦法
1.戒手手套
很多家長反映防吃手的手套還是比較管用的,有的寶寶在用了10天左右就戒掉了吃手的習慣。
但是建議大家在晚上給寶寶用手套的方法,白天玩耍的時候帶著手套會讓孩子很排斥,而且不利于他的手部觸覺發展,甚至手部發展比較靈活的寶寶會把手套脫下來。
2.苦甲水
這種就比較簡單粗暴了,可以購買苦甲水涂在寶寶手指上,寶寶在吃手的時候吃到苦味,口感不好自然就不吃了。
家長在購買時可以看一下成分,一般為黃連、甘草或胡椒等草藥,涂完讓寶寶因為不佳的口感放棄吃手,所以不用擔心會對孩子有什么危害。
剛好配合戒手手套,一個白天用,一個晚上用。
3.戒手繪本
推薦大家一本很好用的繪本《我不再吃手了》,故事情節就是講主人公小女孩因為吃手,在手指上長出了厚厚的繭子,在吃手的過程中繭子越來越厚,甚至還會和她說話、會痛,甚至最后大到坐嬰兒車才能出門。
通過給寶寶講繪本故事,直觀地讓寶寶知道吃手之后是會變丑的后果,然后從內心和家長達成一致的戒手目標,然后慢慢戒掉吃手的習慣。
4.讓寶寶的手忙起來
很多時候寶寶吃手就是因為太無聊,為了排解這樣的情緒,每次一閑下來寶寶就會不由自主地把手放進嘴里。
所以平時可以讓和寶寶多玩游戲和玩具,堆沙子、搭積木、拼雪花片等等,努力讓他的小手動起來,這樣就想不起來吃手了,慢慢也就戒掉了。
5.用其他物品替代
準備一些磨牙棒、牙膠、米餅等,寶寶含在嘴里就不會吃手了,夜晚可以準備一個安撫玩偶,根據寶寶興趣選一個玩偶,睡前告訴寶寶,不可以把手放進嘴里,要雙手抱著玩偶保護它一起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