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在培養孩子的品格和技能,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良好的行為習慣。
父母播下一個行動,孩子就能收獲一份習慣;父母播下一份習慣,孩子就能收獲一種性格;父母播下一種性格,孩子就能收獲一種命運。
小時候是父母培養孩子習慣,長大了是習慣左右孩子的人生。
習慣如影隨形地伴隨著我們的一生,無聲無息地塑造著我們的生活。壞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好習慣也不是從天而降的,習慣本身就是一個變量。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之時,都干凈得像一張白紙,如何養成好習慣,關鍵在自己,人生大約有45%的行為是靠習慣完成的。
但對我們的孩子而言,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家庭的環境,更需要父母的培養,科學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成只需要21天,所有作為父母,我們要有耐心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改掉壞習慣,讓孩子的未來的路可以走的更平坦一些。
那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培養孩子哪些好的習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做人方面
1、孝順、愛家
孟子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孝順跟愛家的品質是一定需要培養的,但這里的愛不是簡單的禮貌,更多的是體現在對家庭的責任上。
2、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孩子說謊話的原因一般有兩個,一是怕受懲罰,二是逃避困難,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生活上更需要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到言傳身教。
3、有責任心
做事有責任心,有擔當,事情才能做好,責任心是成功的前提。
4、樂觀積極,自信
孩子需要表揚就像植物需要水。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吝嗇對孩子的鼓勵,培養孩子樂觀積極,自信的習慣,養成這樣習慣的孩子,也能很好的面對未來外面的世界。
二、做事方面
1、凡事要遵守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
2、合理安排時間。
小時候對孩子時間觀念的培養,可以讓孩子提早的學習合理規劃時間,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游刃有余。
3、友善合作。
當代社會不是一個單打獨斗的社會,講求合作共贏,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的意識必不可少。團結協作,與人友好相處是一項必備的社會技能。
4、正確的消費觀念
孩子的日常生活都免不了消費,現在物質的充裕給了孩子很多可供選擇的機會,容易讓孩子對金錢產生模糊的概念,所以從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尤為重要。
三、 學習方面
1、專注力的培養
專注力強的孩子,成績自然會好,但孩子的專注力在青少年時也就只有30-45分鐘左右,孩童時期就只有10-15分鐘,可見專注力本身就不是很長,所以更需要我們家長的細心培養才行。專注力是習慣形成的關鍵,家長們需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習慣養成。
2、學會獨立思考
在育兒的路上,除非孩子特別尋求你的幫助,父母才可以出面去幫忙解決,其他時間都不要去打擾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把問題交給孩子,有時候比家長直接給出答案要好的多。
3、認真檢查作業
養成自查的習慣,不僅對孩子現在的學習有幫助,也可以幫助孩子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免掉好多的麻煩。
4、閱讀的習慣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籍是一個人的精神食糧,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閱讀不僅能增加孩子的表達能力,也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面,激發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增加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還能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而且長期的閱讀還可以更好地開發孩子的大腦,讓孩子更加聰明。
所以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看明白的家長趕緊行動起來吧,另外推薦幾個讓孩子喜歡上閱讀的小技巧:
1、耳濡目染的影響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父母喜歡讀書,孩子自然也會受影響,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最高級的父母是肯為孩子做出改變的人。
2、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可以和孩子一起創建一個讀書的地方,比如客廳,沙發,床頭等等,但一定是和孩子一起完成的,讓孩子知道父母對這件事的重視,然后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討論心得體會,用環境和氛圍影響孩子喜歡上閱讀,形成好的閱讀習慣。
3、帶孩子去逛逛書店
利用周末的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書店逛逛,讓孩子感受讀書的氣氛,既可以增長見識,拓展視野,也能慢慢培養孩子的求知欲和讀書興趣。
臺灣作家龍應臺曾說: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這個保質期就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那段時間。這個時間也是培養孩子自律和習慣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未來就只有搖頭嘆息的份了,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與其未來花十年時間去重塑孩子,還不如花十年時間去培養孩子。因為未來的十年對我們家長來說也同樣重要,我們也可以用這些時間做很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最后,期待我們的每一位家長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改變。
教育的宗旨是把千萬個孩子培養成千萬個樣子,而不是把千萬個孩子培養成一個樣子,我是果爸,關注我,與您一起享受養育孩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