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幾點建議
人們常說養成壞習慣容易,養成好習慣難。習慣能夠塑造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的行為規范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眼下的“超長假期”,正是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好習慣要從小養成
1.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學生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小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有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2.預習的習慣。提前預習,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和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專心上課的習慣。在家上網課,孩子比平時更容易分心。因此,家長要提醒孩子在課堂上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4.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個孩子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5.善于提問的習慣。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6.切磋琢磨的習慣。《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7.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孩子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家長要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告訴孩子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方法。
8.仔細審題的習慣。審題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學生要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9.反思的習慣。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第二,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第三,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第四,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種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10.復習歸納的習慣。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的過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復習是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
11.整理錯題集的習慣。學生平時要把有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記下,經常看看,也可以用專門的本子記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12.客觀評價的習慣。孩子應該從小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
針對小學1-2年級的孩子們
1. 升降國旗脫帽、肅立,行注目禮 升降國旗脫帽、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會唱國歌,初步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2. 外出、回家主動與家人打招呼 外出與回家時主動與家人打招呼;見到師長同學,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主動問好;不說謊。 3. 按時上學 按時上學,積極學習遵守校規、班規和家規;公共場合能夠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購物、乘車自覺排隊。 4. 養成讀書習慣 上課認真聽講,大膽發言,努力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樂于探索求知,養成讀書習慣。 5. 早睡早起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習慣,講究衛生,衣著干凈整潔,學會把自己的物品收放整齊。 6. 樂觀向上 讀、寫、坐、立、行姿勢正確;飲食衛生,認真學做課間操和眼保健操;樂觀向上;有一定的安全自護意識。 7. 用餐不剩飯和菜 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愛惜學習和生活用品;水龍頭隨手關緊,不用燈時隨手熄滅,用餐不剩飯和菜。 8. 承擔必要的班級勞動 初步了解社會;學會承擔必要的班級勞動;嘗試體驗公益勞動,了解志愿者和志愿精神的內容。
針對小學3-4年級的孩子們
1. 會唱國歌 升降國旗奏國歌時脫帽、肅立,少先隊員行隊禮,會唱國歌,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2. 說話和氣、耐心傾聽 關心父母健康,聽從父母教導;禮貌回答老師的問題;與同學互相幫助,文明交往;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好;說話和氣、耐心傾聽,衣著得體,舉止文明。 3. 遵守交通規則 學會用班規、校規解決小糾紛;遵守規則,活動有秩序;遵守交通標志、標線和信號燈。 4. 獨立完成作業 課前做好準備,上課認真聽講,細心觀察,勇于提問,按要求獨立完成作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有一定自主閱讀能力。 5.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按時作息,合理飲食;愛惜、保護環境衛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 懂得生命的寶貴 有生活安全常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具有初步的安全自護能力,懂得生命的寶貴。 7. 學會垃圾分類 主動學習勞動技能;合理使用零花錢,節約用水、用電,愛惜糧食;保護環境,學會垃圾分類,善待動物、愛護植物。 8. 樂于助人 關心學校、社會,積極承擔班級勞動;了解志愿者服務內容,熱情參加社會志愿服務,樂于助人,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針對小學5-6年級的孩子們
1. 崇敬英雄模范 尊重國旗、國徽、國歌等國家標志,了解國家安全基礎知識,喜歡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物,崇敬英雄模范,學習榜樣。 2. 主動與父母交流 主動與父母交流,禮貌回答問話;理解和正確對待師長的教誨,知錯就改;尊重同學,與同學真誠合作、互助;對待客人友善得體,熱情大方。 3. 合理控制使用手機及上網時間 遵守交通法規,在公共場所不擁擠;參觀、出游守規則、講秩序,文明觀賽;根據師長要求,合理控制使用手機及上網時間,健康使用互聯網。 4. 樂于科學探索 學習目標明確,態度端正,計劃性強;能夠獨立思考,善于提問;愛好廣泛,樂于科學探索,積極發表見解。 5. 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飲食起居有良好習慣,注重個人和公共衛生;做事有計劃、講效率;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6. 一定的自護、自救能力 合理飲食;養成鍛煉習慣,培養運動興趣;珍愛生命,遇到困難和挫折積極面對,自信、有毅力;具有一定的自護、自救能力。 7. 積極承擔家務勞動 積極承擔家務勞動,珍惜勞動成果;自覺節約資源,倡導綠色健康生活,熱愛和尊重大自然。 8. 熱心公益 熱心公益,初步具有擔當意識和勞動能力;積極參與孝親、尊師、敬老、愛幼、助殘等志愿服務,樂于承擔班級、校園、家庭、社區義務勞動任務,具有社會責任感。
針對初中的孩子們
1. 關心時事政治 了解黨史國情,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關心時事政治。 2. 尊重他人隱私 體諒父母辛苦,主動與父母溝通;與人交往熱情大方得體,平等寬容,尊重他人隱私。 3. 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自覺遵守維護社會道德規范、公共秩序和法規;愛護公共設施;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守時守信;文明上網。 4. 學用結合 學會學習,講究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有興趣特長;樂于實踐,嘗試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用結合。 5. 穿戴得體 合理飲食,科學安排作息,注意勞逸結合;穿戴整潔、得體;保持居住環境整潔;能夠管理好個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勞動、生活技能。 6. 拒絕煙酒,遠離毒品 客觀認識自己,懂得接納、欣賞他人; 形成自主鍛煉身體的習慣,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重視安全防范;拒絕煙酒,遠離毒品。 7. 生活不攀比 消費適度,生活不攀比;節約資源,綠色出行;愛護公共財物,維護環境衛生;具有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8. 掌握一定勞動技能 勇于擔當,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良好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學會誠實勞動;主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
【來源:鶴城區人民政府】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