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21天能養成一個習慣,那么孩子的好習慣要如何養成呢?習慣的養成主要是通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復而獲得的。《兒童學習力》中下面用三步法來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設目標:設立明確的、具體的、孩子付出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
例如:孩子在剛進入小學階段時,要孩子養成每天做50道十以內的加減法題和朗讀15分鐘的習慣。
并把每天錯的題目數量作成數據統計圖,和把孩子朗讀結巴卡殼的次數作成數據統計圖,
每天給孩子看,讓孩子看到自己慢慢進步,從而鼓勵孩子。
第二:給反饋:家長對照目標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并給出有效的反饋。
例如:剛開始孩子在做計算題和朗讀任務時,需要你在旁邊督促與監督,但過幾天孩子能主動去完成每天你布置的任務了,你要及時的給孩子積極主動的優點給予表揚,一次來調動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若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注重學習的質量,你要及時地提出批評,幫助孩子糾正錯誤。
第三:用激勵:在習慣建立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利用激勵的手段
想要孩子改變固有的習慣,總會遇到困難,在這個時候可以有效地設立激勵方式,激發和維持孩子正向的行為。
以往,家長只是局限于“你真棒!”、“你真是太厲害了!”、“你真聰明!”,這樣空泛而模糊的表揚,孩子有時或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做得好,孩子不一定能感受到被夸獎的快樂。
若是換成以下形式呢?
“我對你今天做題的效率非常滿意,媽媽真是太高興了”、“我喜歡你做這件事的方法”、“我對你主動拖地的行為感到非常滿意”。
表揚更加具體化,孩子不僅開心愉悅,更能強化孩子的內部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