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鄰居家兩口子因為給孩子報名輔導班的問題爭執起來了。媽媽給孩子報了各種提升思維能力的課程,希望能夠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可爸爸卻覺得這些課程都是智商稅。

這讓我想起前兩年,有一個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上了熱搜。只要翻書10分鐘,就能看完一本書,并且把書的內容復述出來。還有一種“量子照相記憶”,隨機一篇文字看上一遍,十幾秒之內就可以通篇正背、倒背、點背入流,讓孩子瞬間擁有“量子照相記憶”。
這種一聽就很扯的速成班,光報名費就5萬,號稱能讓孩子的智商“升級超過愛因斯坦”,變成“小天才”。很多家長在激動和沖動之下豪爽的掏了錢,上了兩節課后,才后知后覺的明白過來,如果天才是靠著這種課程能培養的,那這些機構老師的孩子,不人人都已經成天才了么?
在當前的大背景下,家長的教育焦慮是正常現象,但不應該把希望寄托在這荒唐的“捷徑”上。對于家長來說,如果想讓孩子更聰明,不妨給孩子養成以下這些習慣。
- 充足睡眠
在和很多寶媽聊天的時候,發現現在的孩子睡得越來越晚。3月22日最新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指出,我國未成年人平均睡眠時長僅7小時,近七成中小學生存在睡眠不足的問題。

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數字。
人類大腦完全發育完善的平均年齡是18周歲。在18周歲之前,孩子的大腦都是處于發育階段的,充足的睡眠對于大腦的發育至關重要。研究表明,睡眠對于維持大腦神經細胞的正常運轉具有重要意義。兒童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多種神經內分泌功能,不利于孩子認知情感的發展。
我曾經見過一個家長,可能是因為工作太忙,孩子周末兩天都是在各種培訓班度過的,有一次上舞蹈課,孩子實在太困,摔倒磕得頭破血流。這個孩子,才6歲。
所以,在家長們費盡心思的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之前,不如想想怎樣讓孩子有個更好的睡眠。睡眠不足,不僅傷神,還傷身。
- 運動
如果說睡眠不足是當代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大問題,那么缺乏運動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學業壓力讓孩子們課余時間減少,而生活方式的轉變讓孩子們離運動場越來越遠。
我一個鄰居家的小孩從小就“足不出戶”,因為媽媽就不愛出門,所以孩子在不上學的時候,基本都是宅在家里。寫作業,看電視,玩玩具,玩手機是她全部的業余活動。因為長期缺乏鍛煉,孩子越來越胖,家長這才開始著急。

然而,缺乏運動給孩子帶來的問題絕不止肥胖和體質差。最新的研究發現,運動對大腦發育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運動改造大腦》一書的作者指出,根據很多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可以促進大腦中神經元樹狀分支的生長,從根本上增強大腦的功能。此外,肌肉運動產生的蛋白質經血液運送到大腦,對大腦的正常運轉發揮重要作用。
過去都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認為愛運動的人往往不夠聰明。現在看來,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最新的研究證明了:“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運動與睡眠一樣,同樣是一舉多得的好習慣,家長們趕緊給孩子培養起來吧。
- 多動手
或許很多家長都沒有想過,多動手可以鍛煉孩子的大腦,讓孩子更聰明。俗話說,手是腦的老師,手部操作對于孩子的大腦發育同樣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發現,諸如簡單的抓握、觸摸等動作,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更加復雜的手部運動看似簡單,其實是需要很多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經常鍛煉可以提高孩子手、眼、腦的配合和協調能力,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
想要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很多方法,比如做手工,做家務都是很好的方式。做手工可以在鍛煉孩子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而做家務則可以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責任心。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好的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家庭教育中,習慣的影響可以是非常巨大的。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聰明,家長們不妨從小給孩子養成早睡早起、愛運動、多動手的好習慣。相信這些好習慣可以讓他們受益終生。